首页 > 家长 > 家教有方 > 正文

沟通是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2)

  • 日期:2011-10-06 09:44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那一定很伤你的心。”
“对你来说真是糟糕的一天。”

    但是,不幸的是,当遇到孩子行为不当时,家长往往意识不到是因为不安的情绪导致了那样的行为。在纠正他们的行为前,一定要先处理他们的情绪问题。

    十二岁的本的妈妈讲述道:“昨天我下班回到家,还没来得及脱掉外衣,我的儿子,本,就从他的卧室里冲出来,开始向我抱怨他的老师:‘她布置的家庭作业太多了,我一年也做不完,我怎么可能在明天早上之前写完这首诗呢?我还有上个星期的一篇短文没有完成呢,她今天朝我高声嚷嚷,她一定恨死我了!’
“我马上失去冷静,冲他喊道:‘我的老板和你的老师一样可恶,但是你听到我抱怨了吗?怪不得老师冲你喊,你从来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你就是懒,不要再抱怨了,赶紧开始做作业,不然你一定会不及格。’”
“你发完火之后发生了什么?”我问道。
“唔,我儿子怒气冲冲地上楼去了自己的房间,锁上门,不肯下来吃晚饭。”
“那么你感觉如何呢?”我问。
“糟透了,整个晚上都被毁掉了,每个人都很烦躁,气氛很压抑,我觉得很内疚,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觉得你儿子会怎么想?”我又问。
“可能很生我的气吧,害怕老师,沮丧,无望,心烦,无法集中精神。我对他没什么帮助,但是当他抱怨而不愿意负责任时,我就受不了。”

    本原本可以说出他的感觉,而不是抱怨,那么这件不愉快的事就可以避免了。他可以这么说:“妈妈,我害怕明天去学校,我必须完成一首诗和一篇短文,但是我很心烦,无法集中精神。”他的妈妈可以同情她的儿子,承认他的困境,她可以带着情绪地咕哝一声,然后说:“唔,你担心明天早上之前写不完一首诗和一篇短文,怪不得你觉得着急呢。”

    但是,不幸的是,不管是我们,还是孩子,都没有养成向对方敞开心扉的习惯,甚至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去感受。

    当孩子遇到难题时,他们通常会生气,然后把他们的窘迫迁怒于他人,而这常常激怒父母,然后父母就责怪孩子,说一些事后会觉得后悔的话,可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既然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很难,那么如果父母能够学会倾听在他们愤怒的外表下所隐藏的担心、失望和无助,将会有很大的帮助。父母不要只针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反应,而是要关注他们心烦意乱的情绪,帮助他们应付难题。只有当孩子的心情平静时,他们才能正确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举动——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正确的举动就是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能够听得进别人的话。

    “这样想是不对的”这句话并不能平息孩子强烈的情绪,或者父母试图说服他们“没有理由那么想”也是无用的。禁止并不能使强烈的情绪平息,但是如果听他们说话的人接受他们的想法,并表示同情和理解,那么他们情绪的强烈程度就会减弱,身上锐利的尖刺就会消失。
    这段话不仅适用于孩子,同样也适用于成年人,下面摘录一段父母讨论小组的话,就正说明了这样的情况:

组长:假设现在是一个早晨,一切事情都好像乱套了。电话铃响了,孩子在哭,在你发现之前,面包也烤焦了,这时你的配偶看着烤面包机说:“天哪!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烤面包?”你怎么回答?
A:我会把烤面包扔到他脸上!
B:我会说:“你自己烤你那该死的面包吧!
C:我会很伤心,只有哭。

组长:你配偶的话让你对他或她怎么想?
父母:气愤,憎恨,不满。

组长:你介不介意重新烤一炉面包?
A:除非我下点毒药进去!

组长:你觉得你这一天会怎样?
A:整天的心情都会被破坏了!

组长:假设同样的情形:面包烤焦了,但是你的配偶看着整件事情,然后说:“哎呀,亲爱的,对你来说这真是一个倒霉的早晨:孩子,电话,现在又轮到面包。”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