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长学堂 > 正文

2009决胜高考宝典:考前家长如何缓解考生压力(2)

  • 日期:2011-10-03 10:01
  • 来源: 网友上传
  • 浏览:
  • 字体:[ ]

  胡友珍说,此前儿子已获江汉大学自主招生资格,只要考上二本线,就读该校没问题。此外,儿子成绩虽不拔尖,但从调考来看,考上二本线问题不大。“给儿子定一个肯定能达到的目标,也是想让他宽心。”

  胡友珍回忆,因为自己的目标很轻松,儿子在最后阶段压力也不算太大,学习自觉性也很高。她只是在旁边注意收集和考试有关的信息和经验。每天上班时,她都会买上几份刊登有高考经验的报纸,然后将其中对儿子有借鉴作用的内容在吃饭的时候讲给孩子听,“讲多少看儿子的情绪。”她说,如果儿子情绪好,她会多介绍一点,否则会立即打住。

  胡友珍说,每天在家无论儿子学习时间长短,她绝不会干涉。每逢周末,儿子和同学去打球,自己也会放行。“最后阶段的学习安排最好让孩子自己安排。”胡友珍认为,高考的重要性被强调得太多,高三孩子也到了懂事年龄,因此他们绝不会对学习马虎懈怠,而孩子的实际情况也只有自己最清楚,因此他们的学习和休息安排肯定是最适合的,家长也没必要多做干涉。

  孩子哭,让他充分哭

  要让孩子完全发泄出压力

  ■张艳玲,女儿闵捷去年高考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

  说起女儿高考之路,张艳玲最大感触就是:家长一定要学会帮孩子排解压力。   

  高中期间,为方便女儿上学,母女俩租住在学校附近。最后冲刺阶段,因为紧张、任务重,闵捷突然患上了腰肌劳损,因此经常哭,甚至会因小事发脾气。

  张艳玲说,每次遇到女儿哭或生气,她不会立即制止,而先让孩子“充分发泄”一番,然后再安慰女儿。孩子发脾气或哭,实则是在发泄压力。她说,高考的压力在考前几天表现最为强烈,孩子出现情绪波动很正常。如果此时家长跟孩子太过较真,反而会让孩子认为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压力更大。

  张艳玲称,家长主动关注孩子复习,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你不信任我,我还不能让你完全满意。这样会增加孩子的备考压力。因此,最后阶段除非女儿要求她帮忙考察知识点外,张艳玲都在忙自己的事。

  张艳玲回忆,闵捷在考前一天,不小心扭伤腰,腰肌劳损发作得更厉害,甚至连弯腰系鞋带都困难。首场考试结束,女儿回家大哭一场,认为自己考砸了。面对这样的状况,张艳玲不慌不忙,而是岔开话题,并告诉女儿“自己不在意考试结果”。最终,公布高考成绩,女儿语文考了134分!

  张艳玲说,因太关注高考成绩,孩子总会抱有最坏打算,甚至夸大其词。实际上,孩子是希望借此得到父母支持的态度。此外,就算孩子真的失误,结果也无法改变,明智的家长应帮助孩子忘记过去,调整心态完成剩下的考试。

  你平静,孩子才平静

  考前家长要管好自己的嘴

  ■甘亚玲,女儿胡诗雪,2008年以617分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现为北大大一学生。

  甘亚玲是属于放养到底的家长。她给女儿足够空间,哪怕是高考临近,也绝不多问多管,“我知道她心里有数。”

  高考前,甘亚玲相对问得较多的是:你都按计划进行了吗?在考前一两天,女儿的计划也具体到每天每个时段应该复习什么。甘亚玲称,对于高三家长而言,最后要做的是提醒孩子按计划进行。

  考前一周,女儿学校放假。甘亚玲严格按照高考各科时间点,帮孩子调整复习时间,以便女儿提早找到兴奋点,晚上11时一定准时睡觉。

  “我们平静,她才会平静。”高考逼近,甘亚玲夫妻俩都很紧张,但不露声色。甘亚玲说,高考前一天,女儿在家复习,夫妻俩依然看新闻,只是声音调小了。

  甘亚玲称,母女俩即使聊天,也很少聊学习,“学习只有孩子最清楚,家长帮不上忙,只能帮助孩子调节心态”。胡诗雪四月调考,数学考试因生病没及格,受到很大打击,当晚,甘亚玲到校安慰、开导女儿,并开玩笑说:“不错不错,最差的情况你也看到了,以后咱什么都不怕了!”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