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则根据我高考前的经验,给表弟提出了“八字方针”:白天学习,晚上休息。具体要求是:1.不能玩游戏、下棋、打牌之类使自己处于过度放松的状态;2.不宜吃得太饱过好,以免营养过剩、消化不良;3.这几天不宜午睡,中午困了难以坚持,打个盹就可,下午精神不好时就多加走动,切忌困了就睡,影响了晚上的休息;4.考前的晚上不宜过早睡觉,以免睡不着影响情绪;5.不做难题,不浪费时间,不过度用脑;6.不想考试以后的事,要脚踏实地抓好眼前的复习。7.至于如何安排复习我也提出了建议:以基础知识为依据,以基本方法为技能,渐进深入,查漏补缺,主要是熟悉基本内容、理清基本脉络、依据考纲及考点,尽量将已掌握的内容在脑子里系统的过滤一遍,同时将5次大考的考卷仔细查阅,尤其是将做错的题目和具有代表性的题目,都做到弄懂弄通、熟记于心。
关于高考所需的必须用品(准考证及考试用具等)让表弟自己收拾准备,但细心的姑姑早已将所需一一记录下来,等表弟入睡后悄悄加以检查、核对,以确保万无一失。家中还存放了谷维素和安眠药等物品,以备需用。
四、成在抓住报考“核心点”
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招生方案、招生计划和录取规则等招生信息的法规性条文,因此在掌握报考的常识性技巧的基础上,解读高校招生章程就成为报考的“必修课”。因为填报志愿不能“跟着感觉走”,而必须“跟着招生章程走,抓住报考核心行”。
经过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和讨论之后,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全家一起商量了两套第一志愿的填报方案。一是以精挑合适的热门专业为主、以选择学校为辅。当目标学校确定后,发现选定的学校在招生章程中,规定该校志愿级差30分左右,专业志愿级差10分左右。对于院校志愿级差我们的疑虑不是太多,根据考分情况如果填报第一志愿进档并被录取是完全有把握的,可对专业级差却十分担忧,担心填报最热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万一未能录取,如果降一个级差10余分甚至更多的话,选择其他感兴趣的专业的机会就会失去。
正在斟酌之时,恰逢拟定的目标学校举办招生咨询会,针对专业级差的问题,我们分别咨询了该校负责招生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均答复专业级差左多少、右多少、设几级级差都要视生源情况、报考专业的情况定,目的就是便于将考生安排到不愿报的专业中去。听了这样“不确定”的解释,我们在疑惑之余选择了放弃。于是全家重点讨论了第二套报考方案,即以精选学校为主、以专业为辅,不报考热门专业。
最后表弟选择了一所省属重点高校,该校在招生章程中既无志愿级差的规定,也无专业级差的要求,对进档考生的专业确定办法是以专业志愿优先为主、分数优先为辅。表弟的几个专业志愿,尤其是第一专业志愿未报热门且中高分的专业,而是填报了几个比较感兴趣且录取分数在历年来均较低的专业。结果他仅以高出这所省属重点高校(现为湖北工业大学)当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3分的微弱优势顺利地被录取。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