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不需要特别训练的技巧,就是自然而然的领导人。这些能力,学习班是教不出来的,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细节,一点一滴引导、培养出来的。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未来的领导者,请不要把这个训练的重任交给一周见一次面的训导师,家长们一定、也只能自己担起这个责任。
误区3 不能在物质上对孩子过于宠爱,但精神上要有求必应
很多高端家庭的父母知道不能在物质上过于宠爱孩子,但在精神层面,如书籍、旅游、各种才艺培训等,对孩子的要求则没有节制。不少家长认为,这种投入能开阔眼界,不会带来任何不好的影响。
【专家解析】
适合孩子的才是科学的
●殷红博(中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北京博凯智能全纳幼儿园总园长):在物质上不过多地宠爱孩子,满足孩子非分的要求,这是正确的。但在精神层面上,满足孩子心理与认知发展的需求,也要做到适度,最适合孩子的东西才是最科学的。让孩子看的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适合孩子的心理和认知水平。带孩子旅游参观非常重要,能够增长孩子的见识,但是,不能盲目出游,出行前也需要做一些知识上和兴趣上的准备。在选择书籍和旅游场所时,也要适合孩子心理和认知水平发展,不能凭着大人的价值观和喜好来决定孩子看什么、去哪里。
■ 热点问答
Q:由于家庭条件较好,我的孩子形成了很强的优越感和攀比心,比如不允许家长开普通车去接送她,和小朋友吵闹时喊出“你是穷光蛋”的话。家长该怎样纠正?
沈琰(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如果父母关注细节、注意引导的话,是不会让孩子形成过度的优越感和攀比心的,关键在于“自然”。家长要自然地表现出这样一种态度:不管去五星级酒店吃饭,还是去临街的小铺吃点心,我都一样自在舒服。和比我富的人说话,我不会战战兢,和比我穷的人说话,我不会趾高气扬。如果家长对于贫富的态度是一样的,能够坦然接受世间的一切存在,孩子不会有攀比心。不要让孩子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外表的形式上,并且形成自我价值感的惟一来源。多让孩子去感觉做事情时的内在意义和内心感受,学会感恩。
Q:俗话说“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怎样把握“富养”的度呢?
马菁(家·盒子中国创办人兼CEO):关于这个问题,关键要看“富”字如何理解。如果仅仅指物质上的富有,高端家庭很容易达到这一条件。所谓富,更多的应该指精神层面的富有,让孩子能见多识广,接受更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自己的优雅风度,有自己的独特品位,这是可以接受的。父母可能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未来社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此,不管是女孩儿还是男孩儿,如果条件许可,都可以让孩子更多地体验这个世界,拓展自己的视野。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许海玉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