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怀孕时起,我们便开始胎教,每天都听音乐。”36岁才喜得贵子的张会祥夫妇,格外注重对儿子的培养,他一一细数着儿子的传奇般的成长经历,“儿子咿呀学语时,我便开始教其识字,发现他认字特别快,两岁的时候已认识了一千多个字,五岁的时候认识了两千多个字。”
【教子心得1】“多投入能发现孩子的潜力”
“父母在孩子身上多投入一些,收获会多一些,”张会祥对此深有感触,“我觉得孩子小时候最好的伙伴是自己的父母,小孩在很小的时候,其实已经崭露出一些兴趣和特长,需要家长细心地发现、开发。”张会祥坦言,自己对儿子的教育是不断摸索和发掘的过程。
“开始也没准备太早教他识字,可有一次我们下棋的时候,我说‘当头炮’,他就立刻把‘炮’拿出来了,当时我很吃惊,儿子只有22个月大,没人教过他认过‘炮’字,我当时就觉得他对字有兴趣了,决定从识字开始发掘他的潜力。”
张会祥惊喜地发现,小炘炀虽然说话慢,但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我知道这孩子的智力不一般,不能采取传统的教育方法,应该给他创造尽情施展才华的机会,不能耽误了孩子。”
2000年秋,5岁的小炘炀进入双台子区长征小学读一年级,一个月后转学至魏家小学直接升入二年级;又一个月之后升入三年级;四个月之后直接上了五年级;读了两个月后又升入六年级;一年之后小学毕业。只用了两年时间,张炘炀读完了正常孩子需要用六年时间读完的小学课程。
2002年,张炘炀升入初中,用两年读完初中三年的课程,还掌握了高中的全部知识。2004年9月,张炘炀直接插入盘山县高中读高三,又只读了一个月,然后便在家中复习准备考试,并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了2005年的高考,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教子心得2】“跳级也是为了减负”
“有人质疑,炘炀频繁地跳级,知识到底能学到多少?我认为,他跳级其实是在减负!”张会祥回忆,有一次送儿子上学,路过旁边一间教室,里面的老师在讲“半径”,过了一段时间,他回来接儿子放学,经过那间教室时,听到老师还在讲“半径”。“当时我就乐了:怎么讲了半天还是这些?不就是圆心、圆点、半径、直径吗?没有必要讲那么长时间嘛。”张会祥本能地认为这种教学节奏过于保守,“因此我认为,炘炀的跳级不会给孩子带来学业上的损失。我理解的合理跳级,不是跳过知识,而是跳过教学上无谓的精神精力消耗期。从这个意义上说,跳级也是为了减负。”
10岁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发育、心理发育、个性发展等全面发育成长的关键期,为了帮助张炘炀适应大学生活,学校制订了“神童”培养计划。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专门为张炘炀这样的超常学生制订了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原则,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培养思路。学校还给教学、体育、学生管理等各个部门布置了任务,专门研究各自的培养计划。
【教子心得3】“教育方式不应该一刀切”
“任何问题都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不能走极端。”张会祥说,“张炘炀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神,不用学就会似的,其实他付出了很多常人没有付出的努力。”他认为,与绝大多数人才的成长之路相比,“少年早成”的例子毕竟是少数,但不能因为出现了几个半途而废的例子,就把所有的“少年早成”都给否定了。
“我只是想表达这么一个意思,教育方式不应该是一刀切的,如果条件允许,应该为不同的孩子选择更适合他自己的教育模式。”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