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长学堂 > 正文

学校父母皆羞涩 网络成青少年性知识第一渠道(2)

  • 日期:2011-09-03 08:58
  • 来源: 学拉拉
  • 浏览:
  • 字体:[ ]

如今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受到“性”的伤害,原因出在哪?调查中,75.6%的人认为是“学校未能有效开展性教育”;71.0%的人表示是因为“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67.4%的人认为“大众媒体传递了过多暴力和色情信息”;64.5%的人表示是“家长没有承担起性教育责任”;59.3%的人指出“整个社会环境和风气太差”;57.6%的人表示是“电影、电视剧涉性镜头过多”。

网络点击率高达100多万次的“爆笑性教育讲座”老师——北师大实验中学青年教师张超表示,现在不是没有性教育,2008年教育部就出台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只不过性教育做得还不踏实、不系统。可能孩子知道了一部分东西,但又没说透,他们就会有好奇心,才会去探索,有些人就想偏了。

张超接触过一些专家,“从研究层面上来说已经做得很好了,但在操作层面上大家避讳的点太多。大部分专家和老师‘不脱敏’,没办法坦然告诉孩子怎么做。”张超觉得,自己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身在一线,和学生熟,“我讲课只针对我的学生,更贴近他们,他们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谁最应承担性教育的主要责任

最应该教给青少年哪些关于性的知识?调查显示,76.1%的人认为是“青春期生理、心理方面的护理知识”,72.4%的人选择“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意识和性取向”,65.3%的人认为是“避免危险性行为”。

其他还包括:如何应对性骚扰和性侵害(65.3%),避孕知识(59.3%),防艾、防性病知识(56.0%),如何分辨媒体和网络上的不良信息(51.9%)等。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一直强调“性教育必须成为义务教育”。他说:“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并不是告诉青少年什么,而是青少年自己希望知道什么;不是如何讲授,而是如何讨论。”

在潘绥铭看来,性教育不应该局限于“性知识”,更不是某种既存的性道德,而是着重培养人们在性方面的可持续、自主发展的能力。按照日本一些性教育实践的提法,就是帮助人们学习如何生活。

“性教育的目的,第一是让孩子学会爱,爱自己的生命、爱父母;第二是学会尊重,尊重他人的身体和感受;第三是学会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隐私,保护自己不受性伤害。”胡萍说,父母首先要对孩子承担责任,给孩子做正面的性教育。学校应该为学生制定计划,有计划、有目标地帮助孩子建构健康的性心理。当家长和学校没有能力帮助孩子解决性困惑的时候,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借助专业力量。

谁最应承担性教育的主要责任?调查中,“学校”排名第一(81.8%),其次是“家长”(78.9%),再次是“媒体”(46.5%),排在第四位的是“政府”(43.4%)。接下来还有:其他专业机构或组织(20.1%)、医院或医务人员(14.8%)、社区居委会(7.5%)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