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她应邀参加了一个家庭的午餐。吃饭的时候,除了她,还有这个的所有成员:爸爸、妈妈、奶奶和小男孩。 >
爸爸规定,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半个小时吃完。午餐开始不久,小男孩坐不住了,开始不断和周围的人说话。由于光顾说话,饭几乎没怎么吃。爸爸的脸色开始难看起来,大声呵斥孩子。孩子安静了三秒钟,忍不住又开始说话,爸爸又开始呵斥。孩子的奶奶站在爸爸一边帮腔,而妈妈则一个劲地往孩子的碗里夹菜。 >
孩子为了赶在爸爸规定的时间里吃完饭,便气鼓鼓地大口扒饭,弄得满桌满地都是饭菜,爸爸的脸色更难看了。>
一顿饭弄得在座的每个人都不高兴,父子俩更是一肚子火。
愤怒的根源在于目标被阻碍 >
本来好好的一顿饭,怎么就弄成这样呢?>
吴楚玲说,要缓解这一局面,妈妈和奶奶应该发挥作用。她们可以劝说爸爸,将他的目标做适当调整,吃饭的时间延长到45分钟,吃饭的时候,允许讲一些话。这样,双方的目标接近了,两人的情绪就不会那么愤怒了。 >
吴楚玲说,孩子愤怒的根源在于他们的目标被阻碍。
孩子们的目标无非是:>
一、期待,比如爸爸答应周末带他(她)去游泳;>
&nbs
三、探索,学前儿童对新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都想去探索一下;>
四、被肯定。>
当孩子的目标没法实现时,孩子就会生气,激烈时就会很愤怒。 >
什么才是恰当的处理方式
吴楚玲说,面对孩子的愤怒情绪,很多可能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处理方式,比如:一是将怒气合理化,认可孩子的愤怒原因,火上加油;二是忽视孩子的愤怒情绪,这样会有两种结果,要么孩子的愤怒更甚,伤及周围的人和物,要么这种愤怒情绪被压抑,最后变得忧郁;三是对孩子责备和大喊大叫,用自己的怒气压制孩子的怒气。
吴楚玲说,面对孩子愤怒的情绪,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第一步是聆听。让孩子将感受表达出来,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加上评语,也不要给他答案; >
第二步是,把孩子的感受变成文字,比如是生气呢,是内疚呢,还是愤怒。让自己成为孩子的一面镜子。
第三步,等孩子气消了后,有必要和孩子重新探讨孩子生气的原因,如何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
她说,要让孩子把感受说出来,否则他就会做出来。言语疏导非常重要。 >
她说,处理的方法是:除掉阻碍,比如,爸爸由于出差没办法带孩子游泳,到时候妈妈可以带孩子去爬山;调整目标,比如上面的爸爸可以把吃饭的规定作一些调整;放弃目标;绕开障碍物。
她提醒,在孩子愤怒的时候,不要很快跳进孩子的船里,和孩子一起愤怒,不要直接或间接地告诉孩子控制情绪,也不要尝试透过逻辑来说服孩子,那样孩子是不能接受的。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