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要采访小廖,新兵班长孙飞虎竟先亮起了大嗓门:"小廖刚来时表现得很任性,自理能力不强、协调能力差,就连吃饭时,半边身子都趴在桌子上,弄得我目瞪口呆,还引来一群人‘参观’。"原来,单单为了帮助小廖改掉坐姿不正的坏习惯,这位班长就和他抽空练了近一周坐姿。不过对于带了三年新兵的孙飞虎来说,练吃饭的坐姿还是头一回。"入伍不足2个月,小廖已经‘脱胎换骨’了!"孙班长补充道,嘴角还带着笑,"大家普遍反映小廖的工作积极性是最高的。"新兵排长李跃勤如今对小廖的评价是:"吃饭坐姿端正了,被子叠出边角来了,学会照顾自己了,工作积极谦虚,也知道体谅父母了,没有了任性,只有了耐性,是块好料"。
这些好消息,怎能不及时汇报给父母?
电话传情、家书送爱,盼望已久的妈妈的回信终于到了!
那天,小廖找排长汇报思想,张口就说:"我妈都说我长大了,排长,以后您可不能再叫我‘小毛孩’了。看!我妈回信中对我评价老高了,想想我来时的所作所为,真有点愧疚!"
"是吗?我看看!"
读完小廖手中递过的信,李排长眼睛有些湿润了,"新春,可怜天下父母心,你现在能理解你爸妈了,你可得继续好好干!"
"是!我这家信可算是‘喜报’吧",小廖的脸上满是阳光......
"这封家书真得很感人,许多官兵看了都深受震撼";"应该让90后的青年们多体谅父母、多方位了解军营"......连排几个电话打来,记者前去采访并写下了此文。据了解,该团在征得小廖的同意后,已经把这封饱含深情的家信作为"教材"引入感恩教育。
一阵"念亲恩"的暖风在军营旋即刮起。战士们纷纷表示一定理解父母,绝不辜负父母,当好兵、站好岗,为祖国守好边疆!
附家信全文:
想念的儿子你好:
今天我到电力公司取到你的信。看了你的来信,妈妈的心情很是激动,刚出电力公司门口就把信拆开看,边看边走边哭,想起你要走的那天晚上,我偏让你穿军装,你不穿就和你生气发脾气,妈妈也很后悔,又想起之前妈可能是有些事情不理解儿子,因为妈妈没有文化,在教育方法上有些错误,可是都不能从(重)来,看到你的信,觉得儿子长大了,也很懂事,希望你不要恨妈妈,妈妈也是为了你好。
你走了之后妈妈和爸爸都很牵挂你。你从小到大没有离开父母,又怕你冷,又怕你吃不饱,又怕你被别人欺服(负),又怕把你留在身边把你的一生给耽误,妈妈的心里有多少个问号有多少不放心。从你那天的电话里,也能听出想家,想家每个战士都有,但我的儿子没有在爸爸妈妈面前哭出来,就证明我儿子很坚强。想家只是过渡时期,过了这段时间,就会好的。我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坚强,会有出息。会成为我和你爸的骄傲。
儿子,妈妈有千言万语,几天几宿都说不完,妈想你的时候,就会拿着你的相片看。希望你在部队好好锻炼,是苦是乐都要挺过去,那才让爸妈放心。但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就说这些吧。爸妈想你!每个星期给家写封信,爸妈盼着你的来信,就像看到了你,也知道你的近况,同时也能锻炼你的语言和笔体。做人就要成为人人都夸奖、人人都称赞(的人)。我相信。
妈妈
2010年1月4日。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