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 > 化学百科 > 正文

旧灯泡里是谁“抹”的黑

  • 日期:2009-09-07 08:36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新买来的灯泡,总是光亮透明的,用久了,灯泡玻璃里面往往会出现一层黑影。灯泡发黑了,不仅影响它的亮度,而且灯泡的寿命也不长了!你小心地拿一个电灯泡来瞧瞧,在它的肚子里盘着一圈很细的钨丝。当你打开电灯开关,电流通过细细的钨丝时,会受到很大的电阻,因而发出了高热,把钨丝炽热得发白,就射出了耀眼的光芒。钨是金属中的“硬汉”,也是最难熔化的金属,它的熔点高达 3380℃。但是,在使钨丝达到白炽程度的高温下,钨丝的表面有一小部分开始变成蒸气挥发出去,遇到了比较冷的灯泡玻璃后,就凝结在玻璃上,日子一久,电灯泡的“脸”就“抹”上黑了。灯泡一发黑,就表示它已经到了“风烛残年”。因为钨丝越挥发越细,愈细电阻愈大,电阻愈大就使得通过电流时产生的温度愈高,也愈促进它的挥发,等到钨丝细得维持不住时,电灯泡也就一命呜呼了。为了阻止钨丝的挥发,灯泡厂在制作灯泡时往往要充入一些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把钨丝团团包围住,不让钨的蒸气随便跑出来,这样充了气的灯泡不容易发黑,也比较耐用些。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