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 > 化学百科 > 正文

不是“呓人说梦”

  • 日期:2009-08-17 07:51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究竟是科学的预言,还是“呓人说梦”?事实是科学的最高法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875年9月20日,在德国科学院的例会上,法国化学家伍尔兹读了一封他的学生勒科克·德·布瓦博德朗的来信:“1875年8月27日,夜间3至4时,我在比里牛斯山皮埃耳菲特矿山所产的闪锌矿中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布瓦博德朗是法国人,为了纪念他的祖国,便以法国的古名——“高卢”(Gallium)来命名自己发现的新元素。中文名字为“镓”。不久,布瓦博德朗发表了论文,讲述了自己发现新元素镓的经过,并论述了镓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论文发表后,没隔多少日子,布瓦博德朗收到一封来自彼得堡的陌生人的来信。信里这样写道:“镓就是我四年前预言的‘类铝’。我预言‘类铝’的原子量大约是68,你测定的结果是 59.72。但是,比重一项,跟我的预言相差比较大,我的预言是镓的比重为5.9到6.0,你测定的结果是4.70。建议您再查一查,最好重新测定一下比重……”信尾署名“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门捷列夫”。布瓦博德朗感到奇怪,镓明明是我经过千辛万苦发现的,怎么会是你未来先知,早就预言过的呢?最使布瓦博德朗感到莫名其妙的是,当时世界上只有他的实验室里,有一块一毫克重的镓。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彼得堡的陌生人,根本连镓都没有看到过,怎么居然说他的比重测错了!布瓦博德朗简直有点不相信。布瓦博德朗在给门捷列夫的回信中说,自己的测定不会有错。可是,门捷列夫再次写信,坚持要布瓦博德朗重新测定镓的比重。
     他认为,这是由于布瓦博德朗手中的镓不够纯净所造成的。他坚信,镓的比重应当是5.9到6.0之间,而不可能是别的数字!布瓦博德朗到底是科学家,他相信那个千里之外的人不会是凭空要他重做实验的。他决定用实验来判断谁是谁非。布瓦博德朗重新提纯金属镓,再次测定镓的比重。果真,比重5.96,恰恰是门捷列夫所预言的5.9到6.0之间!布瓦博德朗大为震惊。他异常兴奋地立即给门捷列夫写信,甚至比他在发现镓时给他的老师伍尔兹写信时还要兴奋、激动。他在信中说:“是的,门捷列夫先生,您没有错,镓的比重的确是5.96。”布瓦博德朗深深敬佩门捷列夫的远见卓识。
     他在一篇新的论文中写道:“我以为没有必要再来说明门捷列夫先生的这一理论的巨大意义了!”法国科学院被震惊了!欧洲科学界被震惊了!因为这是在科学史上,第一次用事实证明了关于新元素的预言。直到这时,各国科学家才急忙去查阅刊登门捷列夫论文的杂志。直到这时,门捷列夫发现的化学元素周期律才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一边读着门捷列夫4年前的预言,一边非常佩服门捷列夫的大胆、坚定和自信——他居然丝毫不怀疑自己的预言错了,却坚信元素发现者的实验做错了!于是,门捷列夫关于化学元素周期律的论文,迅速地被译成法文和英文。
     至于德国,已在前几年译过门捷列夫的论文,但是没人注意它。门捷列夫本人在那些日子里也很激动,因为事实证明了他的理论,并不是“呓人说梦”!后来,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高度评价了门捷列夫的功绩:“门得列耶夫证明了:在依据原子量排列的同族元素的系列中,发现有各种空白,这些空白表明这里有新的元素尚待发现。他预先描述了这些未知元素之一的一般化学性质,他称之为亚铝(即类铝——著者注),因为它是在以铝为首的系列中紧跟在铝后面的;他并且大约地预言了它的比重和原子量以及它的原子体积。几年以后,勒科克·德·布瓦博德朗真的发现了这个元素,而门得列耶夫的预言被证实了,只有极不重要的差异。亚铝体现为镓。门得列耶夫不自觉地应用黑格尔的量转化为质的规律,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这个勋业可以和勒维烈计算尚未知道的行星海王星的轨道的勋业居于同等地位。”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