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3卷作文题下水文

  • 日期:2017-06-28 13:37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格局与担当
在庭户之中只能见斗室,而于天地间自然眼界宽广,这是格局;鲁迅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敢言敢作敢当,为同仁呐喊,为革命鼓与呼,这是担当。
格局大小,影响眼界之宽窄;不同的眼界,担负不同的责任。鲁迅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何等境界!格局就是无尽的远方,穿过重重阻碍,身负家国天下。担当是为了无数的人们的福祉不断求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格局有大有小,根植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格局大者,为国为民为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个大我;格局小者,为已为私为小我,也许无可指摘,但不可沾沾自喜。自古士人秉持“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立身哲学,中华民族的“脊梁”何等气魄!他们有为民请命肝脑涂地者,有驰骋沙场马革裹尸还,有身处异域不改气节者,有面对利诱势逼不改初衷者,有为官一方与民同乐者,有著书立说延续中华文脉者,有壮烈激烈慷慨赴死者……他们的名字、事迹如昆仑伟岸,如大海浩浩。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岳飞“八千里路云和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些格言诠释什么是格局,什么是大我。
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尽心竭力。鲁迅面对万马齐喑、风声鹤唳的局面,团结文化战线上志同道合人士,用笔作武器,敢于揭弊;也勇于解剖自己,对国民劣根性而痛,揭开伤疤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就是担当。有人批判现如今中国大学培养出来的是一些“精致利己主义者”。精致利己主义,缺乏必要的责任担当,沾染了太多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钱理群教授指出真正的精英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我们不会忘记“耶鲁哥”秦玥飞不计个人得失扎根农村,做一个村官;不会忘记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务工作者,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不会忘记中国维和人员奔赴战乱国家的战场一线,用行动争取和平;不会忘记屠呦呦研制出青蒿素,几十年内无偿提供给贫困国家而不计个人报酬……
扎克伯格在回到母校演讲时说,FACEBOOK有志创造一个人人都有使命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就是命运共同体,气候变化与你我相关,基因组全球共享为治愈某些病症提供契机。中国致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一个大国立于民族之林,也离不开格局和担当。
全国卷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包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看高考
    高考,天下第一大考,牵动全社会的目光。高考关系社会的公平正义,关系每个家庭的幸福。恢复高考后,教育长足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倍增;高考纪录青年学子奋斗的足迹和青春色彩。高考于国家而言,为国选材,培育建设人才;于个人而言,以高考为跳板,实现人生理想。
回望40年来的高考改革的足迹,高考仍然身负重任:为民众提供一条公平公正的上升通道,多元选才,打破一考定终身,为各类人才的涌现创造机会。高考改革永远在路上。
俗话说,寒门出贵子。民众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子女学而优,出入头地。而高考则是满足民众这一诉求的公平公正的社会通道。高考是最大的民生。忆当年,文革结束,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知青前路茫茫,邓小平说十年耽误最大的是教育。教育需要一股春风,知识界呼唤知识的春天。1977年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知青们劳动之余煤油灯下苦读,与时间赛跑,从田间地头奔赴考场;老三届们一把年纪了,可心中的梦不灭,与年经小伙子们同场竞技。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现如今,这些人业已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即便到了现在,高考仍然具备这样的功能。每年高考前安徽毛坦厂浩浩荡荡的送考队伍,父母们用各种方式为孩子们祈福;高考时父母驻足考场外焦急的眼神,给子女们的拥抱,这一切无不说明高考仍要满足民众内心的诉求。
打破一考定终身,多元选材,多元录取,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也为人才的选拔和涌现提供机遇。高考改革马不停蹄,新高考试点在江浙沪先试先行,倒逼教学改革,适应新时代要求。自主招生更加灵活,自强计划、专项计划、领军计划等政策对应不同的群体,高考阳光招生政策向中西部倾斜,高考试图“因材而招”,因人施策。人们经常会提及“钱学森之问”,如何让杰出人才涌现既要有百年树人的定力,也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高考改革为多元选材提供方向。我们的大学可以有钱钟书式的数学零分却有专长甚至偏才的人才,可以有只要能背出四书五经就上清华大学国学班的奇才,也可以有扎克伯格式“不务正业”学分未修满就出来创业的人才。多元化,正如春天的百花,百花齐放春满园,一种模式桎梏人才,一枝独放了无生机,万马齐喑足可哀。忆当年,张艺谋考北电凭的是从工厂里学的美工技艺,用活灵活现的画笔打动评委。如果都按一套程式,也许中国就少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导演。
龚自珍有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高考的职能当如是。千里马常有,于国人而言,高考就是伯乐。

[“下水”后语]
教师下水行文自然不同于考生考场写作,心态更放松。以上三篇均独立思考,未参见各位专家的评点。我试图去打开今年与以往的题不同思维路径的钥匙,为教学找到方向。下水游泳,有泳姿优美者,有狗咆式,有呛水者,当然也溺水者,不论为哪种,实践至上。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2017年6月8日16:00定稿)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