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指针飞速转动,带着我们走到了距离高考23天的今天。这意味着:在这最后23天的时间里,你努力拼搏的程度、复习技巧的优劣以及心态的调整状态,直接对高考成绩产生影响。
30天提高100分,现实吗?
2006年,重庆高考生骆冬旭的三模考试成绩345分,年级排名999名,被老师断言只能上一个专科学校。痛定思痛后的骆冬旭,为自己制定最后一个月的复习计划,全力冲刺高考,最终取得452分的高考成绩,成为了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的本科生。
2016年,广东南海中学的李灏珺在高三最后一个月内奋起直追,从模拟考全年级200多名提高到了年级27名,取得了609分的高考成绩……
高考倒计时23天提分不是梦!
如果很难像上面的同学提高100分,提高30分—60分,是完全可能的。只要自己在最后关头不放弃,和老师多沟通,吃下最后23天的“苦”,提分就不是梦。
提分秘籍:做好三大方面
基础知识、考试技能和考场心态是影响最终高考成绩的三大主要因素。剩下的30天时间,每个高考生都应该全力以赴,尽可能提升自己在这三方面的分值。
1. 重点突破基础知识,科学部署23天
在最后的一个月内,想要把每个细小知识点都复习一遍,显然是不可能。因此,我们应该采取重点突破策略,把精力集中在高考必考、看似会做却经常出错的知识上,制定好每天的学习计划,有效提高与时间赛跑的效益。
在复习方法上也应有相应变化,要采用快速阅读、浏览、回忆、联想的方式,对易错题含糊不清的内容、孤立的知识点、部分遗忘的内容,有目的地加以复习,重解重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强化考试技能,保证考试多得分
高考最终以分数取胜,所以掌握有效的考试增分技术是重要的取胜之道。考前最后一个月,每一科每一天都要保持一定题目量,保持做题的手感,并在做题时有意识地强化一些考试注意事项。
(1)书写规范:对于计算题和论述题,要注重步骤规范化、要点化、条理化,要注意踩得分点,提高答题得分率;
(2)审题技巧:认真仔细读题、找出关键字词和题眼、挖掘整合有效信息、链接所学知识、确定答题方向;
(3)巧答技术:在常规思维答题受阻时转向技术答题,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特殊值法等快速作答,主观题可巧用典型题型解题套路快答。答题顺序上,注意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小后大。
(4)答题时间:强化做题的时间意识,分值小的题少花时,分值大的题多花时,不在难题上恋战,静心思考后无思路果断跳过,完成会做的题再回过头解决。
3. 稳定考试心态,自信乐观应考
临近高考,几乎每个同学都会发生一些心态上的变化。有的人过度焦虑,每天挑灯夜战,也有的人出现心理懈怠,彻底放松了复习节奏,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一切尽量如常,保持一颗平常心,心态平稳对待,把高考当成平时的小测试,要相信“我行,我能考好”。要剔除杂念,一切与考试无关的事情都不要去想,全心投入高考备战,满怀信心地迎接人生最重要的一场考试。
特别提示:不同考生各有侧重
到了这个阶段,要想在短期内获得真正有效的提高,就必须找对方向,抓住自己的提高关键点,把自身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因此,不同层次的考生应使用不同的冲刺策略。
尖子生:在细节中实现升华
作为在知识储备、解题能力和思考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的尖子生,此时应乘胜追击,在答题细节和做题速度方面进一步提升,力求一分一分地争。同时,要杜绝拼命做难题,可通过真题试卷的整理牢牢抓住考点应用方式,将重点放在知识的融会贯通上。
中等生:在思路上寻求突破
中等生的重点应放在解题思路的训练和知识系统的掌握上。对概念模糊、定理公式不熟、审题能力差、解题粗心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办法,对某些差的科目和薄弱章节要多花时间多下工夫。进行习题训练时,注重解题技巧的归纳总结,争取做到基础题满分、中档题不失分,难题能拿几分算几分。
后进生:从基础点着手提升
对于基础不牢固、成绩靠后的学生来说,此时应坚定不移地先复习基础知识点,突击抓主要的弱点,解决主要矛盾,把主干知识摸清摸熟。在需要记忆的知识上要多下工夫,努力争取基本分。时间实在来不及时,题可以少做,以基础题为主,适当做一些中档题,多关注解题思想和题目信息的处理方式。
23天,足以养成一个长期习惯,足以度过夏天最炎热难耐的一段,也足以完成提分梦想!
加油,必胜!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