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高考60天可以改变什么?

  • 日期:2017-06-25 13:59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logo icon arrow-down close comment conversations like prompt vote wechat verified best_answerer verified_and_best_answerer live_emoji star question article live ebook touch to download remove

高考60天可以改变什么?

本人四川考生,平时成绩570到590不等,但离梦想差距很多,二模考了565不太理想,位列全市三千多,去问了一些学长身边的人都说六十天改变不了什么了,真的吗?

人性上下一千年不变,喧嚣的民意不一定是正义和真理

说一件很神奇的事。当时我高三,五月份,有一天中午照常午睡起来做文综题,突然就想通了出题人的套路,他设置每个选项的目的是什么之类的。

然后自己很新奇,有一种顿悟的感觉。后来一个月的状态都很好的保持了下来,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量变引起质变吧。

后来文综考了全省第一(我只看了全省前50名成绩,后面也许有更高的),当然之前文综也不差,主要是选择题错误率大大降低,由以前平均错三四个到最多错一个的水平吧。

我当时特别喜欢做文综选择题,尤其是历史和地理。基本是饭前做十个,饭后做十个,睡前做十个,醒后做十个。

做多了,举一反三,就会发现,高中题的出题人真的太low了,99%都是照搬套路(上了大学的我更深信不疑)。真正精品的题十几年来在高考,模拟题中会反复出现该套路。比如西欧盛行西风冬季势力强,借此考查过荷兰风车什么时候发电多?轮船冬季还是夏季过英吉利海峡安全?再比如冬季迎风坡下雪多,考过山东半岛的“雪窝”,日本的西北部雪多,等等。

有人可能质疑刷题无用,在这我想说的是1000道不足以算“刷”,重在理解。理解比单纯不动脑的刷题更重要。

4.6更新

原来高三学弟学妹还这么多啊,如果你们感兴趣的话,这几天我再详细写写文科学习方法吧(其实理科和文科在战略层面差不多)

以下均以新课标为例,其他省市凑合着看吧。。

4.7. 更一下地理

主要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后期会以区域地理的形式综合考察。地理除了月相,其他的自然地理考点全国差别不大。题不在多,但优秀题刷起来多多益善。很多知识点记不大清了,简单举几个例子说说思路,比如几个毕业几年后我依然记得的高频考点易漏点(占分比不高,用以区分80和90分常用的):

1.迎风坡背风坡气温湿度差异变化(一般经常考背风坡比同海拔迎风坡湿度低,气温高),借此出过山谷中为什么背风坡橙子受冻害少,以及早熟等

2.高空气旋和低空方向恰恰相反(切忌忽略题中高空字样)

再举例说说简答题套路:

1.考棉花种植一般有光照充足,砂质土壤;降水少(尤其是收获季),但灌溉水源丰富。有时还有劳动力廉价,因为很多地方还是手工采摘。

2.雾霾形成要考虑积攒,和扩散两方面,缺一不可。 比如北京雾霾,积攒多:有机动车,工厂,取暖,生活油烟,工业发达,人口密度大等因素

扩散难:高楼大厦削弱风力,逆温天气气流稳定,不易污染物扩散等。也可以从地形等方面考虑

当然整治措施就是从以上“减排”和“疏散”两方面着手。比如结合了前几年提议修建的北京通风道热点考察。

3.洪水成因也是这样,三方面分析:来的快,水量大,泄洪慢。

来的快可能是地形落差大,峡谷陡汇水快。

水量大可能是支流多,降雨量大。

泄洪慢可能是河道窄或淤积,下游地势平坦

4.有时题目问你,为什么这么做?你要这样想:第一,我想做,即我有做的动机;第二,我能做,即我有实现的能力。

比如为什么修建青藏铁路?首先我得想修,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信息交流之类。

其次,我能修。科技发展,经济资金,政策支持等等

两者缺一不可

类似的,为什么出现旱灾?首先得有旱情,其次得有人员居住,有经济损失。这就是为什么塔克拉玛干沙漠常年干旱不称为旱灾,华北春旱损失巨大,叫苦连连的原因。

以上例子很多,我也记不全了。不过强烈建议做一做过去十年的高考原题,以及最近的全国优秀中学的模拟试题。阅尽好题,反复比较后,当你再做一份新题时,就会发现,这道题的考点哪哪之前的题出现过,只是换了个案例,套路不变了。

一句话,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好好揣摩吧。

4.8 简要更一下历史选择题个人看法:

1.现在的历史选择题出的还是有水平的,基本不会只考察僵化的知识点,而是分析材料的思路。

2.首先,有的题问“由材料得出”或“作者旨在说明”,这种题就是概括材料(有时观点不是主流或不符合教材观点),别一味地套搬课本。

3.建议多读读其他版本的历史教材,有时会有更全面的看法。我记得当初有的教材就没有国民政府法币政策,但确实会考

4.做多了有时读着选项,在语气上就感到有一种直觉上的暗示。我也研究了好久,曾经尝试过不看问题,直接读四个选项就选。结果错题主要分布在概括材料题,和“是否”、“包括或不包括”这类题上,而不是之前一直出错的很“难以用常识理解”的题上。

这里我说的“常识”是指高中生的刻板印象,即只读过高中课本,习惯认同课本出版社的观点。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一定对,学术界对很多历史有不断更新的看法和观点,有时候出题老师随便拿出一个做材料考查,学生可能就因为“与常识不符”,不敢去选择。事实上你可以把自己错的题多百度一下,看看是不是自己没完全了解当时的历史事实,拘泥在了教材里。

举个例子,中学教材多对李鸿章持否定态度,无意中灌输给学生“卖国贼”的观念。其实这就是一种刻板印象。对历史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李鸿章确实背了太多黑锅。如果出题人摘了一段研究李鸿章的论文当材料,很可能就是想紧扣学术热点,考查学生的历史辨识与思考能力,而不太可能在高考题中简单地考你李鸿章是怎样卖国的

或者有时给你段材料,关于毛泽东对无政府主义的看法,有时出题人倾向于考“毛泽东曾认可无政府主义”。但高中生可能会有刻板印象,认为毛泽东信仰马克思主义,因此这个选项是错的。事实上毛泽东当年确实有段时间支持过无政府主义。

4.8再更

这样一直写下去太累了(纯手机码字,且答案后面与该知乎问题相关性不大),也没啥针对性。并且知识点很多,几年过去了我不一定能完整回忆,所以有啥需要的话评论中说吧,回答问题比总结要更有针对性。当然我时间有限,大家尽量先看完前人评论,如果有差异较大的问题再问吧。


4.8最后一更,瞎说几句吧

我认为高考成功需要几方面因素,知识储备(课本),迁移运用能力(答题),身体因素(考试期间身体健康),心态。

前几项是硬性条件,必须平时踏踏实实,勤奋用功,不要幻想着平时水一水,高考逆袭。可以一直到考前,都保持良好的,有规律的做题,不一定能再学到什么,但对于延续做题手感至关重要。

至于心态和运气,在后期还是挺重要的。如果高考题出的恰好符合你风格,也许就能超常发挥。但这个概率不确定,只能听由天意,别抱太大希望。

心态越往后期越重要。因为知识和答题技巧越往后变动幅度越小,而心态却可能一直反复波动。最重要的就是自信,从容不迫。自信程度可能因个人性格差异而不同,有的人天生适合大场面,但个人也可以平时锻炼一下自己的抗压能力,适量运动,调节好情绪。

最后给大家一个我同学例子:他平时成绩一般,在尖子生里毫不起眼,排名一般全校100吧(我在前十),很少进前30。最终高考奇迹般地逆袭,考到了全省前二十(为了怕查出姓名影响声誉,我把省排名区间扩大了很多。。。)

就我了解他的程度,他高考成功绝对是运气和心态爆棚,以及考题风格符合的因素。不是黑他硬实力不行,是真的超常发挥占了最大原因。

所以不必说60天,就算考前一天,尝试调整好心态也会有变化的,乐观看待吧。


高考加油!

真的最后一更了:

评论的人多了,有点答不过来,有的问题也有重复性,我就只挑代表性的回复了。


我又找到了以前写的一篇,索性也一统搬在这吧。仅个人看法,有疏漏与失误请多多包涵嫌废话可以直接不看。

高考冲刺期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为什么要决胜高考?

1.根本上:十年磨一剑,高考锻炼你许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

2.现实意义上讲:高考成绩与排名决定你未来的大学和专业意愿的选择,决定你未来继续接受教育,提高能力的场所

3.个人能力,是人才选拔的根本标准

学历、毕业院校,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选拔的第一标准(门面)

毕业证释放的是一种价值信号,代表你的人力资本价值 ,高考和毕业证确实有功利性作用


最后三个多月怎么做(文科)

高考=知识储备+迁移应用+心态+运气

知识储备:基础复习,框架脉络清晰,能准确迅速地联想、定位知识点

迁移应用:做题,刷题有度

1. 总结经验,举一反三,总结类型题,分析常考、必考知识点,热点和难点

2. 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随着刷题量的增加这可能愈发成为你的致命伤)


心态:自身因素,从不慌张焦躁

1.在生活中锻炼强健的身体,精力充沛,无论是备考期还是高考考场上

2.在学习知识中得到自信,确实有应付高考能力的基础上有更高的心态自信,不畏惧考试


运气:1.蒙,人品

2.预测高考难度,有的放矢,避重就轻: 适用于两类人

A.在仅能完成老师规定的复习任务的情况下“学无余力”的人

B.偷懒且不规避风险的人

研究近几年高考题各科难度走向(自身+老师+舆论风声),保证弱项不拖后腿,强项尽可能拉分(一定要考虑风险性,后果自负

3.还是建议稳扎稳打,不要自作聪明去钻空子,绝大多数的自负者只不过是赌徒心理


文科具体学科冲刺经验简要谈


语文:1.文本阅读选择:把握做题度,有时靠运气和发挥,更多靠思维模式的培养

2.文言文:注重基础知识和硬实力,不可偷懒

3.古诗词:同上,注重总结诗词题材和感情,了解重要作者的生平事迹与情感流露

4.传记or小说or新闻:做题,总结,不太难

5.综合选择:同上


数学: 1.限时训练,拒绝以粗心为失分借口的各种吹牛与狡辩。

2.合理利用草稿纸,分配空间,便于及时查找

3.将复习错题本常态化,可以区分难题与失误题


英语:1.基础知识,单词短语

2.阅读能力与技巧

3.临时抱佛脚突破口:写作方面多记忆经典范文,掌握模式与高分短语亮点,书写美观


文综:文综问题错综复杂,经验不一,且并不具备完全普适性。以下为个人经验(略去基础知识和刷题内容,毕竟千变万化不离其宗。剩下的读者可能觉得是废话,但请事后细细品味)

1.地理

1.1要注意知识的联想,迁移,和应用

1.2结合热点,对接课本

2.政治

2.1选择 回归基础知识,无死角

2.2大题 课本知识模块化,分组化,专题化

3.历史

3.1选择题要学会思考

A.不符合历史事实不选

B.语气或指定范围有误要谨慎思考

C.揣摩命题人出题意图,切忌惯性思维

3.2大题 重在平时训练


文综一定要眼尖手快(多训练)

选择题固定30到40分钟,超时不要再纠结,不一定多花时间就能做对,重在平常的训练

大题

A. 要审题细致,答题书写做到明了清晰、迅速(是否简结看分值)

B.三科大题之间合理分配时间,做完比只做精一门要好;

C.选修题一般挑最简单的,并且优先做(不一定是你个人感觉简单,但一定是你最熟练的)

D,无论是哪一科,做到点多字简,知识点多但每个具体点不繁缛(还是要根据分值)


plus:1.做高质量的模拟题和往年高考题,考前可以重新做本省考题,不必介意反复做

2.平时遇到错误要仔细反思,彻底弄懂,并力求从更深的角度去理解高考命题目的。

3.个别模拟题质量不精,印刷质量极差(尤其是地图),若出现错误根据具体情况,不必深究(考虑到时间成本)

4.因人而异。所有的经验都只是过程性认知,没有客观普遍的诀窍(真正普遍的方法往往被看作假大空),自己有选择地去听从。

但当然老师在此方面比我们学生有经验得多,总体建议在跟着老师节奏复习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思考

总之,拙见仅供参考,希望学弟学妹们在最后三个月里不抛弃,不放弃,要记住一切付出终有回报。这段简单而单调的生活其实充满了欢乐与怀念,愿你们慢慢品味它的价值,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我答不过来了。。。有的评论真的回复不动了,请多多包涵,谢谢!

我不是救命稻草,仅供参考哈。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