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宁许兴华)
数学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过程的动力之一。发现问题后还需要进一步明白问题的实质,只有问题弄明白了,思维活动才有一定方向。明确问题就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它需要把问题加以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训练高中生的数学思维时,教师需要引导孩子去发现数学问题中的显著特征,并有意识地告诉孩子如何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让孩子在数学问题的具体情境中,养成数学思考的好习惯。
高三时,题目得很多,这就得从题目中理出一个头绪来,掌握通性通法。例如,做了不少不等式的证明题后,可总结出证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为:比较法(作差、作商)、公式法、判别式法、数学归纳法等,特殊方法有放缩法,常用技巧有“图像法”、“换元法”、“裂项法”等。总结之后,对运用这些方法解出的典型题目做一个回忆,加深印象,达到“见过的题目类型会做,棘手的题目可用这些方法分别去做”的境界,解题能力大为提高。
本文用两个经典的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例谈“多向思维破解高考数列压轴题”。
(许兴华数学图片)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