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分值有限,很多地市都压缩到了70分;但初中物理知识点、能力点众多;于是“综合”就成为命题老师管用的“伎俩”。
无论是小题,还是大题;既然“综合”,落实到某一个能力点上,难度就不会太大。因此同学们见到“物理过程描述一大堆、待求量三四个”的综合题,不但不需要紧张;反而要“大笑三声”(首都的考生除外)。
综合,就是在一个题目中整合多个知识点或能力点。从而发挥题目的最大考察功能。
比如体现在选择题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借助一个物理情景,考察不同的多个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
例题1 (16青岛)假如小雨乘坐“蛟龙号”潜水器下潜到水下3000m深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雨可以用电灯照明
B.潜水器下潜过程中受到的液体压强逐渐增大
C.小雨可以用干冰冷藏食物
D.潜水器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分析】(1)潜水器自身配有专门的发电系统;
(2)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即p=ρ液gh;
(3)干冰用作冷藏食物,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
(4)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计算公式为F浮=ρ液gV排.
【解答】解:A、潜水器自身配有专门的发电系统,小雨可以用电灯照明.故A正确;
B、海水的密度一定,潜水器下潜过程中,所处的深度不断增加,根据p=ρ液gh可知,受到的液体压强逐渐增大.故B正确;
C、干冰用作冷藏食物,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此性质在水下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小雨可以用干冰冷藏食物.故C正确;
D、海水的密度一定,潜水器上浮至露出水面之前,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不变,在露出水面继续上浮的过程中排开海水的体积不断变小,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所以,潜水器上浮过程中浮力先不变后变小.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液体压强特点、阿基米德原理、升华现象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总体难度不,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练习1.1 (16 鄂州) 2016年8月5日,第31届奥运会将在巴西著名城市里约热内卢举行.奥运会有许多运动项目与物理知识密不可分,下列有关运动项目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
B.运动员用200N的力将质量为4kg的铅球推出15m远,对铅球所做的功为3000J
C.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时,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乒乓球比赛中的“弧圈球”技术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考点】平衡力的辨别;惯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功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力与距离之间必须是对应的;
(3)一对平衡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4)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角度可解释“弧圈球”的形成.
【解答】解:A、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利用惯性,但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不助跑不能增大惯性,故A错误;
B、运动员用200N的力将质量为4kg的铅球推出15m远,有铅球离开手后,手不再对铅球施力,所以这一段不做功,根据已知条件,无法计算运动员对铅球做功的多少,故B错误;
C、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时,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二者大小并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乒乓球比赛中,当球旋转时,由于不同侧面的空气流速不同,流速快的一侧压强小,另一侧压强大,所以会使球改变运动方向,形成“弧圈球”,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体育运动为背景,考查了不同运动项目中所涉及的多个物理知识点,有一定综合性,体现了物理知识的无处不在.
练习1.2 (16青岛)下列由日常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 )
A.雪橇从山坡上滑下越来越快,是因为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打开放有樟脑丸的箱子闻到樟脑气味,是因为发生了扩散现象
C.窗外有风时窗帘飘到窗外,是因为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大
D.放在桌面上的书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相互平衡
【分析】(1)通过运动员质量、速度、所处高度的变化来分析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3)对于流体来说,流速大,压强小;
(4)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等大、反向、共线、共物来确定选项是否正确.
【解答】解:
A、运动员在从高处滑下的过程中,因为他所处的高度降低,所以他的重力势能减小,转化为动能,速度越来越快,故A错误;
B、打开放有樟脑丸的箱子闻到樟脑气味,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即是因为发生了扩散现象,故B正确;
C、窗外有风时窗帘飘到窗外,是因为窗外流速大,压强小,屋内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窗帘向外飘,故C错误;
D、在桌面上的书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相互平衡,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动能、势能的转化、分子运动论、压强和流速关系的理解和平衡力的判断,是一道综合题.
练习1.3 (16成都)9.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商用大飞机,它将于数年后投入运营,C919客机中的部分钛合金零件采用了激光3D打印技术.关于客机的相关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客机所在高空的大气压强,比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强更大
B.客机采用密度小的材料,可以减轻它的重力
C.客机升空利用了“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
D.客机在空中沿直线匀速飞行,是受平衡力作用
【考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力与运动的关系;飞机的升力.
【分析】(1)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制造客机时,要尽可能地减轻其质量、重力,可以利用公式m=ρV和G=mg分析;
(3)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4)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平衡状态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解答】解:A、客机所在高空的大气压强,比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强小,故A错误;
B、由公式m=ρV和G=mg知,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要减轻重力,只能选择密度较小的材料,故B正确;
C、客机升空利用了“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故C正确;
D、在空中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处于平衡状态,故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A.
力学作图题一般考察力的示意图、力臂、滑轮组绕线;后者一般会融于实验题或计算题中。
例题2 (16兰州)如图所示,杠杆AOB在力的作用下出于平衡状态,请画出图中货箱的受力示意图和拉力T的力臂L.
本题中同学们要注意的是① 货箱受到两个力,拉力和重力;都要做;
② 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长短就要相同。
③ 力的作用点要在绳子的正下方(立体图);
练习2 (16锦州)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转动,请在图中画出杠杆OA的动力臂L1和其受到的阻力F2
一般力学部分的计算题会处在功、功率、机械效率;或压强浮力上。
近年来浮力题目难度有抬头迹象;特别是压强浮力向综合的题目开始频频出现。
仔细审题,明确物理过程;能将综合题“分割”是关键。
综合题一般二三小问;前两问相对简单;而且一般也是为后面boss问的分析设置了台阶。
例题1 (16年无锡)27.如图所示是一种起重机的示意图.起重机重2.4×104N(包括悬臂),重心为P1,为使起重机起吊重物时不致倾倒.在其右侧配有重M(重心为P2).现测得AB为10m,BO为1m,BC为4m,CD为1.5m.(g取10N/kg)
(1)若该起重机将重物吊升6m.用时5Os,则重物上升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现在水平地面上有重为2.44×104N的货箱,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3m2.
①若起重机不加配重,在起吊货箱时,最大可使货箱对地面的压强减少多少?
②若要吊起此货箱,起重机至少需加多少牛的配重?
(3)有人认为起重机的配重越重越好,这样就能吊起更重的重物,这起重机能配8t的配重吗?请说明理由.
练习3.1 (16 潍坊) 如图所示,在上端开口的圆柱形容器中盛有适量小,水中放置一圆柱体,圆柱体高H=0.6m,密度ρ柱=3.0×103kg/m3,其上表面距水面L=1m,容器与圆柱体的横截面积分别为S面=3×10﹣2m2,和S柱=1×10﹣2m2,现将绳以v=0.1m/s的速度竖直向上匀速提升圆柱体,直至离开水面,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g取10N/kg,水的阻力忽略不计.
(1)在圆柱体从开始运动到上表面刚露出水面过程中,求绳拉力对圆柱体做的功;
(2)在圆柱体上表面刚露出水面到其底面离开水面过程中,求绳的拉力随时间变化关系式;
(3)在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2)中绳的拉力的功率P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练习3.2 (16达州)26.某工人使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浸没在水中的实心物体A,拉力的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已知动滑轮的重力为60N,物体匀速上升的速度始终为1m/s.(不计绳重,摩擦及阻力,ρ水=1×103kg/m3,g=10N/kg)
求:
(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2)物体的密度.
(3)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练习3.3 (16攀枝花)33.配重M单独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时,对地面压强为3×105帕,将配重M用绳系杠杆的B端,在杠杆的A端悬挂一滑轮,定滑轮重150N,动滑轮重90N,杠杆AB的支点为O,OA:OB=5:3,由这些器材组装成一个重物提升装置,如图所示,当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重力为210N的物体以0.4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配重M对地面压强为1×105帕.(杠杆与绳的重量、滑轮组的摩擦均不计,g=10N/kg)
(1)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配重M质量是多少千克?
(3)为使配重M不离开地面,人对绳的最大拉力是多少牛顿?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