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重磅语文课件:古诗歌鉴赏篇

  • 日期:2017-06-24 12:50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这两年高考,古诗文阅读成为众多考生的短板,得分率都低于0.60,就拿2015年北京高考来讲:
    文言文阅读分值为24分,得分率为0.54
    古代诗歌阅读分值为18分,得分率为0.58
    其中重要的因素:
    1.古诗文阅读部分本身就是难点,相对于考生来讲。
    2.命题方式的改变,文言文部分和考生课内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在平时备考中的“习得”),古诗歌也逐渐重视延伸拓展,试题更加展现了“能力要求”。
    为此,考生本来觉得这部分就是难点,对该部分内容不自信,再加上命题题型进行了调整,不自信加上不适应,这样一来,要想得高分,难度很大。
    本文,对古诗歌鉴赏部分进行精讲,希望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近三年北京卷古诗歌考查方向总结:

    2013年,考查《古风(其十)》,李白
    2014年,考查《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
    2015年,考查《醉翁操》,苏轼
    显然是名家,非名篇。
    那么对于考生来讲,还是有必要清楚,古诗名家的不同特点,特别是对“人研究的能力”,因为现在高考,不仅对考生智力进行直接考查,还更加注重对考生情商的考查,怎样分析语言背后的作者心理感受。一味的靠模式化,很难适应现代化高考的需要。

    1.以上名家在诗歌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总结:
    李白: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造就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峰。其诗歌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其人格魅力和诗歌创作都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杜甫:
    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是“ 站在唐代文学辉煌巅峰” 的不朽诗人,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
   在古文方面,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的方面,他提出词“自成一家”的理论,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内涵,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2.以上名家诗歌特点总结:
   李白:
   李白的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气势磅礴。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浪漫主义精神。

A    形式灵活,自由奔放: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大部分是乐府和歌行。这两种体式,字数灵活,不受诗歌格律的束缚,能够比较自由的表达诗人深刻的思想、奔放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

B    想象丰富,构思奇绝:李白善于运用大胆的夸张与新奇的比喻创造新奇鲜明的艺术形象,想象丰富奇特,变幻莫测。然间的事物、天上的星辰、神话传说。、自然景观、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驰骋想象的媒介。

C   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一方面吸收乐府、民谣的优点,另一方面又广泛汲取前代文人诗歌的精华,形成通俗而又精炼、明朗而又含蓄、清新而又明丽的风格,语言保持了率真自然、明朗流转的特色,语近情遥,意味丰富。

杜甫:

A  题材:内容广泛,富时代性。杜甫的诗歌取材于政洽兴亡、社会动乱、战事徭役、百姓疾苦等,善于描写当时的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景象,故有“诗史”之称。

B 思想:悲天悯人,忧国忧民。杜甫的思想是儒家思想,洋溢着仁民爱物的、情怀和浓烈的爱国主义色彩。他善用理智去仔细观察人生社会的实况,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人民的苦乐有强烈的政治意识,继承并发扬了《诗经》、汉乐府民歌及建安文学的写实精神。

C 体裁:众体兼善,无所不工。他往往用不同的诗体表达不同的内容,叙事多用较少格律限制、便于铺叙描写的古诗体,抒情则多用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其律诗技巧纯熟,格律严谨,语言精练,为历代典范之作。他又开创“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民生疾苦。

D 风格:沉郁顿挫,风格多样。杜诗的总体风格是沉郁顿挫,但又丰富多彩,或雄浑奔放,或清新细腻,或沉郁悲凉,或辞藻富丽,或平易质朴,或通俗自然。忧郁悲壮的艺术境界、严谨的格律和铿锵的音韵,是形成这一风格的主要因素。

苏轼

苏轼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的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

A     以文为诗,理趣取胜:苏轼将自有奔放的风格和缜密的观察、细致表现巧妙结合,文理自然而又小中见大,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皆是理趣。

B   才华纵横,运思巧妙:苏轼以才气为诗,挥洒自如,一泻千里,取得一种超妙入神的风韵。

C   意境深妙,景、情、事、理交融:苏轼注重用心灵去感受自然,致力于心与物、意与物、主体与客体的融合,创造了独特的意境。

在词方面,苏轼打破传统观念,大大拓展了词的题材,开创了豪放、大气、清新的新局面。

A    题材广泛,无所不包:苏词大力描绘了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涉猎、游览等生活场景,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又充分抒写了豪迈奔放的个人性格及乐观处事的生活态度。

 

B   以诗为词,表现丰富:他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①使用词序,既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又丰富和深化了词的审美内涵;②大量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述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

为此,高考中,通过对诗(词、曲)人所展现的语言,分析语言背后的内容,心情、目的、因素、性格等等元素,那么这个过程中,无疑要求了考生对诗歌鉴赏的背后,务必要对诗人进行研究。

     二、从语言到人的研究,是解题的重要元素。

             语文讲人文素养,人文情怀,要求我们必须要最大限度的、更加全面、科学理性的分析人,人的心灵、情感、人性等等都是我们分析和研究的目标,或者说面对新高考,也是必备的条件。

    人性。

    去年西城2模作文《留住该留住的》,也许大家写过。但是有一些人永远也不能把这篇文章写好,为什么?周国平在《往事》一文中直接了当的指出:

    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

    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

    没有往事的人,对时光流逝毫不在乎,这种麻木使他轻慢万物,凡经历的一切如过眼烟云,什么也留不下,他根本就没有想到留下。他只是貌似在看、在听、在生活罢了,实际上早已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大家看看,哪种人能写好这样的文章呢?

    冯友兰把人分成人的境界,分成四个层次,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把人分成两个层次:

   1)生存状态。

    生存状态的人,在人性以及表现上,偏激、浮躁、在乎表面现象、形式化、功利化、空虚、纠结、容易错过、没有更高的判断能力、焦虑、孤寂冷清等等。

   2)生活状态。

    生活状态的人,在人性以及表现上,静心、品位、做最好的自己、把握、珍惜、拥有、创造、奇迹、爱生活、对生命敬畏与尊重等等。

   现实中,写散文的人多数都处于生活状态,而读散文的人多数都处于生存状态。

   那么对于古诗歌鉴赏,同样要对作者进行研究,用生命的尺度来衡量,他们是人,也有心灵、追求、自己的性格。

    我们这里来研究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杜甫(712——770)。

    杜甫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三十五岁之前: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经济状况比较好,是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望岳》就是这一时期所作。

    从三十五到四十四岁:他十年困守长安,这是安史之乱酝酿时期,他实现不了“致君尧舜上”的抱负,而且开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甚至经常挨饿受冻。生活折磨了他,也成就了他,《兵车行》、《赴奉先咏怀》等就是这一时期所作,困守的结果,使他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从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安史之乱时期,历经艰辛和民众一起逃难,“生还今日事,问道暂时人”,“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充分说明了他当时的境遇。《春望》、《羌村》、“三吏三别”一系列的文章充分说明这段时期他的境遇。

    从四十九岁到五十八岁:最后漂泊到了成都,开始他最后一期的“漂泊西南”的生活,十一年中,过着“生涯似众人”的日子,在他逝世的那一年,还因为战乱挨了五天的饥寒。在四川漂泊了八年多,接着在湖南湖北漂泊,770年冬,死在一艘破船上,813年后代才来把灵柩运回老家。

   那么我们随便看他的一首诗《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城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注解:764年秋,杜甫作为节度使幕僚的参谋,每天加班,他住在城外浣花溪,下班后有时候不便回家,只好在府内留宿。

   大家有了以上的背景知识,赏析古诗歌的逻辑就自然有了:

   一看心情:作者写这首诗歌的时候,心情怎样,例如南宋的一位诗人(时代背景,国破家愁),他在外做一个小官,又是恰逢过年,好久没有收到家里的音讯,那么他们的心情会怎样?正常情况下,自然就不是很好,国破家愁、壮志难酬、乡愁、景愁等等,通过什么样的语言展现出来?

   二看目的:任何语言背后都有一定的目的,送别、感叹、赞美、、、这些语言的特色是什么?

   三看写法:文章的切入点是什么?空间、时间顺序,还是衬托(例如以乐景衬托哀情)、通过事件、景物描写过渡等等?

   四看语言:语言的特色,这些好归纳。

   五看特色:例如,简练传神等

   六看思想:文章体现作者怎样的态度,对生活、人生、社会、理想等抒发了哪些感慨。

   七看影响:文章有哪些“与众不同点”,这些有哪些新的特色,并产生了哪些影响?

    八看得分:既然是考试,不能不去研究得分,准确的答题,还是必要,用什么样的语言,分值分布特点,这些在考前这段时间,依然要过一遍。
   

     三、举例说明:

                                                       南湖早春》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鹏语未成。不知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画出了春天西子湖的景致,广为人所传诵。他早在江州(今江西九江时所作的《南湖早春》,也活现出了早春鄱阳湖的风采,人们却知之甚少。

       赏析:

       一看心情:

       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江州时,在此之前不久,诗人刚经历过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重大痛苦与挫折。元和十年 (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洗血国耻,反被政敌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现在冬去春回,创伤渐复,江南春色让他感到惊喜、欣慰。可心头的阴云毕竟还未散尽,不能奋飞的白雁,学语未成的黄鹏,莫不带有他自身的影子,他在它们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情感。在远离京城的谪居之地见到春归,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欣喜有所憧憬,又难以将原先心头积存的愁苦完全摆脱。总观全诗,诗人对江南春色是由衷喜爱,掩饰不住的,他虽自叹“年年衰病减心情”,可随着春光转浓加深,心情想也会日益开朗起来。

      二看目的:

              这首《南湖早春》,适可见出他诗歌创作的功力与匠心。诗人切入诗题选取了雨后初晴这一独特角度,简洁明快,起笔便向人描绘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画卷:暖风吹回,云彩散开,雨止天晴,尤可喜的是太阳的返光回射湖边一切显得温暖而又明亮,诗人的心情也隐含其中。

      三看写法:

      这首《南湖早春》,适可见出他诗歌创作的功力与匠心。诗人切入诗题选取了雨后初晴这一独特角度,简洁明快,起笔便向人描绘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画卷:暖风吹回,云彩散开,雨止天晴,尤可喜的是太阳的返光回射湖边一切显得温暖而又明亮,诗人的心情也隐含其中。首联两句十四字,包含了多少事物,刻画它们的特征可谓一语传神。轻捷地将诗境展开之后,诗人便妙笔点染湖上景物。山杏初发,诗人以“乱点”见其自然情致,苹叶新生,诗人用“平铺”示其生长情景,各极其趣“乱点”、“平铺”亦都使原本静止的事物有了动感,让人仿佛看到春天不断生长的力量。说黄鹏“语未成”尚属常见,谓白雁“飞仍重”则是诗人的创造一“重”字活画出了早春白雁难以奋翅高飞的情态,不知诗人斟酌了多少次,才最终选定了这足以让人折服,让白雁俯首的“重”字。白雁“飞仍重”尚可意会,黄鹏“语未成”则简直无法在画中表现,惟可于诗中传出。春光明媚,诗人绘影图形,也不忘着色。山杏与水苹的“碎红”、“新绿”交相辉映,白雁、黄鹏为春光增了色彩,亦使得画面添了动感,传出声音。诗人所描绘的鄱阳早春,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视觉、有听觉,还有触觉,给人以全方位的整体感受,让人看到多姿多彩、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这实也离不开诗人对诗歌语言的锻炼, 对谋篇布局的推敲。

    四看语言:

              这首《南湖早春》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的精神、情感实灌注在笔下的景物中。风回云断,雨住天晴,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合人心意,那风似也可吹去人心头的阴翳,让人心境亦如夕照下的湖面,立时明朗起来。湖上安详的色彩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山杏、水苹也向人展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值此早春时节,诗人当也感受到春天的希望与温馨。

 五看特色:

 

 

 

            白居易倡言“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诗文的艰深晦涩,他的诗家弦户诵,流传中外,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与他诗歌的通俗易懂分不开。若以此以为白居易不注重诗歌的推敲锻炼,则与他的创作实际大相径庭,有时他的作品太自然了,反让人不易觉察他创作的苦心。这首《南湖早春》,适可见出他诗歌创作的功力与匠心。诗人切入诗题选取了雨后初晴这一独特角度,简洁明快,起笔便向人描绘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画卷:暖风吹回,云彩散开,雨止天晴,尤可喜的是太阳的返光回射湖边一切显得温暖而又明亮,诗人的心情也隐含其中。首联两句十四字,包含了多少事物,刻画它们的特征可谓一语传神。轻捷地将诗境展开之后,诗人便妙笔点染湖上景物。山杏初发,诗人以“乱点”见其自然情致,苹叶新生,诗人用“平铺”示其生长情景,各极其趣“乱点”、“平铺”亦都使原本静止的事物有了动感,让人仿佛看到春天不断生长的力量。说黄鹏“语未成”尚属常见,谓白雁“飞仍重”则是诗人的创造一“重”字活画出了早春白雁难以奋翅高飞的情态,不知诗人斟酌了多少次,才最终选定了这足以让人折服,让白雁俯首的“重”字。白雁“飞仍重”尚可意会,黄鹏“语未成”则简直无法在画中表现,惟可于诗中传出。春光明媚,诗人绘影图形,也不忘着色。山杏与水苹的“碎红”、“新绿”交相辉映,白雁、黄鹏为春光增了色彩,亦使得画面添了动感,传出声音。诗人所描绘的鄱阳早春,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视觉、有听觉,还有触觉,给人以全方位的整体感受,让人看到多姿多彩、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这实也离不开诗人对诗歌语言的锻炼, 对谋篇布局的推敲。

自然,思想、特色都包含在内了,如果做到这样的赏析,得高分就自然不是问题了!

链接:白居易诗歌的特色:
 A  语言浅显平易而又警策动人:白诗很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还特别喜欢民间口语、俗语入诗、但是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用一二警策句统摄全篇,达到言浅意深、平淡中见奇警的效果。如《买花》前十四句叙述长安豪贵纷纷攘攘、争相买花的情景,末尾以田舍翁的叹息做结句:“一丛深色花,户中人赋。”这种平易浅切的诗歌语句,在当时诗坛变革中起到了瓦解旧的诗歌语言范型与格套的作用,且又将诗歌的主旨明白的传达给读者。

B   叙事为主,且与抒情相结合;白诗以叙事见长,但又将叙事、抒情结合。结合的方式有三,一是寓感情于叙事中,诗中虽无抒情的句子,感情却洋溢其中,如《卖炭翁》;二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让人物倾诉内心的疾苦,有利于主观情感的抒发,如《上阳白发人》;三是在叙事之后直接抒情,如《红线毯》。

C  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善于刻画典型人物,如《卖炭翁》《上阳白发人》等,刻画了命运相似却又各自不同特点的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这是白居易对诗歌艺术的又一发展,如果将他的《新丰折臂翁》与杜甫的《兵车行》对比,即可明白。此外,白诗的叙事还有一个特点,即脉络分明,曲折生动,以《卖炭翁》最为出色。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