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体图形为载体的轨迹问题,将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巧妙地整合在一起。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一般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利用曲线的定义,二是用解析法求出轨迹方程。
例1、已知平面平面,直线,点,平面、间的距离为4,则在内到点P的距离为5且到直线的距离为的点的轨迹是( )
A. 一个圆
B. 两条平行直线
C. 四个点
D. 两个点
图1
简析:如图1,设点P在平面内的射影是O,则OP是、的公垂线,OP=4。在内到点P的距离等于5的点到O的距离等于3,可知所求点的轨迹是内在以O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上。又在内到直线的距离等于的点的集合是两条平行直线m、n,它们到点O的距离都等于,所以直线m、n与这个圆均相交,共有四个交点。因此所求点的轨迹是四个点,故选C。
总结:本题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为依据,研究平面解析几何的点的轨迹问题。
例2、在四棱锥中,面PAB,面PAB,底面ABCD为梯形,AD=4,BC=8,AB=6,,满足上述条件的四棱锥的顶点P的轨迹是( )
A. 圆
B. 不完整的圆
C. 抛物线
D. 抛物线的一部分
简析:因为面PAB,面PAB,所以AD//BC,且。
又,
可得,
即得
在平面PAB内,以AB所在直线为x轴,AB中点O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3,0)、B(3,0)。设点P(x,y),则有
,
整理得
由于点P不在直线AB上,故此轨迹为一个不完整的圆,选B。
总结:根据题目的信息,利用空间几何性质,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到平面上,再利用解析几何的方法探求轨迹。
例3、如图2,定点A和B都在平面内,定点PC是内异于A和B的动点。且,那么动点C在平面内的轨迹是( )
A. 一条线段,但要去掉两个点
B. 一个圆,但要去掉两个点
C. 一个椭圆,但要去掉两个点
D. 半圆,但要去掉两个点
图2
简析:因为,且PC在内的射影为BC,所以,即。所以点C的轨迹是以AB为直径的圆且去掉A、B两点,故选B。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圆、线面垂直的基本知识,利用线面垂直的条件,将空间问题转化到平面上的圆的问题。
例4、如图3,在正方体中,P是侧面内一动点,若P到直线BC与直线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 )
A. 直线 B. 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图3
简析:因为P到的距离即为P到的距离,所以在面内,P到定点的距离与P到定直线BC的距离相等。由圆锥曲线的定义知动点P的轨迹为抛物线,故选D。
总结:本题以立体几何知识为载体,考查了圆锥曲线的概念等基础知识,将抛物线的动态定义寓于正方体之中。
例5、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点P是平面AC内的动点,若点P到直线的距离等于点P到直线CD的距离,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 )
A. 抛物线
B. 双曲线
C. 椭圆
D. 直线
图4
简析:如图4,以A为原点,AB为x轴、AD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P(x,y),作于E、于F,连结EF,易知
又作于N,则。
依题意,
即,
化简得
故动点P的轨迹为双曲线,选B。
例6、已知异面直线a,b成角,公垂线段MN的长等于2,线段AB两个端点A、B分别在a,b上移动,且线段AB长等于4,求线段AB中点的轨迹方程。
图5
简析:如图5,易知线段AB的中点P在公垂线段MN的中垂面上,直线、为平面内过MN的中点O分别平行于a、b的直线,于,于,则,且P也为的中点。
由已知MN=2,AB=4,易知得。
则问题转化为求长等于的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在、上移动时其中点P的轨迹。现以的角平分线为x轴,O为原点建立如图6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图6
设,,
则
消去m、n,得线段AB的中点P的轨迹为椭圆,其方程为。
总结:例5和例6分别将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中的双曲线与椭圆巧妙地整合在一起。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