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143分——我的窍门就一个字:作!
许天怡
★河北石家庄二中考生,2016年高考语文成绩143分。
★高考使用的是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材料是漫画作文。
在练了两年的新材料作文后,看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后,不得不说,我的内心是有点崩溃的。虽说之前也写过几次漫画作文,但毕竟不是练习的重点。相信此时绝大多数考生跟我心中是一样的波澜起伏。
“我难,人难,我不畏难;我易,人易,我不大意。”考场时最忌讳慌乱,小惊讶过后,我很快冷静下来,漫画作文而已,比起去年的“书信体”要熟悉得多了不是吗?稳定下心情,就要开始仔细构思作文了。作文作文,不“作”何以为文?首先明确作文的目的就是展示你的文采与思想,千万不能谦虚,不要藏着掖着,不要追求白话。那么,考场短短不到一个小时里,如何准确“作”一篇好文呢?
一“作”:作立意
在前几次的漫画作文训练中,我发现,漫画作文如何确立主旨是重难点。漫画不是简单的看图说话,尤其是在高考如此重大的考试中,漫画一定有其深刻的寓意。以这次作文题目为例,首先这是一幅四格漫画,两个人物(都是学生、举着成绩单)对比鲜明,那么一定是从对比中得出立意,且与教育相关——此时我脑海中率先闪现的词语是“区别对待”,但这显然是漫画的表象,要深入探究立意——两个孩子如何被区别对待?他们为什么被区别对待?我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我的态度在当前特别重要?(这些是作文训练时老师教的审题技巧)——于是作文的主题就显而易见了:反对唯分数论,不以成绩论英雄;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对孩子的人格培养。尤其注意建设性的意见,而非一味批判。
二“作”:作开头
这里不仅指整篇作文的题目、开头,也指每段的开头。作文的原则是“凤头、猪肚、豹尾”,好的题目、开头能让审美疲劳的阅卷老师在千万份作文中对你的作文产生深刻印象,从而才能打出高于平均线的分数。题目上,尽量运用修辞手法,反问、比喻、化用(诗词、歌词、成语)都是屡试不爽的技巧,但是千万不要为了文采而让题目模糊、与立意无关甚至偏离,这样会造成不好的第一印象(我这次的作文题目为:教育何必“赏罚分明”)。开头上,我习惯引用名言或排比造势,但是由于这次的话题时代性强、考场时间不充裕,我选择了引名言,毕竟漂亮的排比打造起来耗时要长一些。
三“作”:作文采
对于能提升文采的语言,如比喻排比句等,一定要仔细考量,不要轻易下笔,弄巧成拙。很多同学认为这道作文就是对事件的评论,难以显示文采,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考场议论文的目的是说服阅卷老师,若能巧妙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则会大大加强说服力,得到阅卷老师青睐。
四“作”:作事例
在事例的选用上,首先要注意和主题紧密相关,我们的语文老师教了一个很好的判别事例是否恰当的方法:把事例代入材料,看看是否贴切,把事例与材料对照。其次要有时代感,陈旧事例并非完全不可用,但要用得有特色、剪裁适当、融入时代气息。像这次的主题,也很难用李白杜甫司马迁来套,可以看出,命题人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考生生硬搬运事例。没有特别具体的事例,可以联系社会现象,社会现象不仅不是泛泛的事例,而且是非常好的与时代相连的事例,而且能让考生有话说,提升作文层次,让作文显得更加深刻。
五“作”:作结尾
读完结尾,阅卷老师就要给考生打分了,结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结尾处就不应再列举事例了,而应联系社会实际(旁征博引)、对主题进行恰当升华(提出做法)。我写到结尾时想到了现今大热的词汇“新常态”,于是提出了教育“新常态”,对今后教育的走向进行展望。
以上,凭借对作文浅显的理解和高考经验,提出五点建议,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其实,不仅作文需细心“作”,语文学习何尝不需要用心“做”呢?语文算是所有学科中最“傲娇”的一科了,你可能努力了几个月却得到语文的“冷眼相向”,抛弃了它几个月,你却发现语文成绩稳步下滑了。对于语文,一定要每天坚持呵护它,每一部分都不能忽视。
语文大概就是这几个部分的内容:社科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成语病句连贯(语言运用)、作文。在一轮复习中,老师会带着大家各个击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总结”:把生僻易混淆的成语总结在一个小本上随时翻看、把病句按“病灶”分类整理、把古诗的答题过程及规律进行总结(如意象代表的特定情感,咏画诗一般包括对画、对画者、作者自身三方面的情感等)、总结默写易错字句、总结作文好句好段及审题技巧……总之,整理总结对语文学习非常必要且效率很高。在总结中,我们也会发现许多理解不透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会让语文学习事半功倍。
以上这些,是我在高考之后回望语文学习生活的一些经验之谈,望能助力各位取得理想的语文成绩!
(指导老师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