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来讲,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专业,选择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很大程度上便意味着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很可能你未来的职业生涯也会由此定格,选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鱼跃教育就和大家一起来谈谈选择专业和大学的一些思路。
多数的考生和家长在做选择的时候往往都会陷入一种理想主义的困境——希望能被更好地大学录取,他们往往忽略了考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气质秉性,甚至是一些高考报考规则和思路。
要知道,我们要选择的不是最好的,而应该是最适合我们自身的。
在志愿填报的时候,考生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学校和专业,如果漫无目的地寻找,只会让自己更乱,很可能最终一无所获。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 了解自己的兴趣,也就是想要学习什么样的专业,将来想要干什么,有了明确的专业意向,才能有针对性的选择那些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
2. 如果没有特别明确的专业意向,也可以先确定一下自己想要选择的院校的类别,是综合类的院校,还是理工类的院校,又或者是财经类的院校。
3. 除了专业和院校,还要考虑高校所在的地区,是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还是西安、天津、成都这样的名校较多的二线城市,又或者是沈阳这种离家近一些的城市。
……
1. 务必搞清专业内涵
有的专业内涵很广,相同一个专业在不同的学校会有所不同。
以车辆工程这个专业来举例,吉林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侧重于民用汽车相关知识的学习,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侧重于军用车辆的研究,而西南交通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偏重于城市有轨列车等轨道交通运输的研究。
2. 参照自身成绩
如果你英语成绩不好,建议你不要填报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如果你数学成绩不好,建议你不要填报金融、会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等这样的专业;如果你物理成绩不好,建议你不要填报机械、建筑这样的专业。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高校的某些专业对考生的单科成绩会有要求,这些都是可以在招生章程中看到。
3. 注意专业的特殊要求
像建筑学、城乡规划等专业一般都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这些也是需要关注的。
4. 关注身体限报
有一些专业对考生身体素质甚至是性别有特殊要求,如果这方面不符合条件,成绩再好也不会被录取。
举个例子,地质工程、食品科学工程等专业是不招色盲色弱考生的。
听过我们讲座的考生和家长应该都了解,目前我们国家的高校有两千余所,由于各高校在办学层次、办学水平、隶属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如何从众多高校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就需要考生和家长在结合自我定位与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
1. 高分考生追名校
这里所说的名校主要指985大学以及211大学。在求职招聘过程中,有些公司会直接表明态度:非985、211院校的毕业生不招。尽管相关部门对这种招聘歧视明令禁止,但在真实的企业招聘中,名校毕业的学生更受欢迎是不争的事实。
追逐名校的考生在高中一般都是成绩排名靠前的尖子生。这种考生可优先选择学校,尤其是名校中的名校。但也要综合个人兴趣、志向和性格进行专业选择,此外,也可以适当考虑其他学校特色的专业。
2. 中高分考生选特色
这类考生在整体考生中也是比较优秀的,或许可以多考虑考虑其它院校的特色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首选,这些专业的综合实力和毕业生的就业也是相当不错的。
如果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没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可以先根据高考分数以及自己对于地域的要求定位院校,再选择该目标院校中的特色专业。
3. 中等成绩考生选择广
这里定义中等成绩的考生为分数在一本线以上的考生,志愿范围应该是重点类的本科院校,这类学校数量多,招生量非常大,考生选择范围较广。
如果没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可以优先考虑选择一个相对好的院校;如果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就要考虑选择那些有自己意向专业特色的院校或者行业认可度比较高的院校。
举个例子,比如一名北方考生,想要学财经类的专业,就可以选择东北财经、天津财经、山东财经等特色的非211财经类院校。
4. 一般成绩考生要专业优先
这类考生我们定义为二本考生。一般来说,普通本科院校之间的实力没有太大差别,而专业的选择就直接关系到考生今后的就业甚至考研了,这个时候,选择好专业比填报学校更为重要。
5. 低分考生保上学
低于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注意确保有学可上。选择专业时一定要尽可能考虑那些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以便日后就业。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考生和家长综合考虑地区的发展、院校的实力、专业的特色、自身的性格以及兴趣爱好等方方面面的信息。
因此需要考生和家长提早做准备,而不应只在高考出分以后短短的几天里做定夺。作为高三考生的家长,一定要辅助孩子做好相关的高考报考准备工作,因为学得好不如考得好,考得好不如报得好。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