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一 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提问方式:
1.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2.作者为什么反复说...这句话?
3.某句话里的...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答:先写出表面意思,再写出深层意思。
题目示例:
(1)对重要词语的“理解”
例2006年湖南《在山阴道上》:“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答:①鲁迅的故乡(字面意思)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内涵意义)
(2)对句子的理解
例2007年广东卷《泥泞》: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答: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再跋涉一回。
(3)对标题的含义的理解
例《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 试结合文章内容,解释题目“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的含义。(4分)
答: 1“秋日”果实累累,文中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学有所成的学生们, “春风”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人格光辉;
2秋天的果实包含着春天雨露的滋润,寓学生对李文珍先生的充满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题型二:文章的写作思路
提问方式:文章是怎样表现……的”或“如何”表达情感或主旨的?
答:1、从结构和内容入手;
2、从写作手法入手;如修辞的运用。
题型三:分析作用
(1)词语、句子的作用
(2)内容的作用:
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3.照应前文
4.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5.刻画人物性格
(3)结构的作用:
①开头:统摄全文、铺垫伏笔、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②中间:过渡,承上启下
③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照应前文,深化主题,卒章显志。
(4)修辞的作用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1、写出修辞;2、写出在文中如何运用;
3、写出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5)替换问题
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题型四:分析人物形象
从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进行分析。
想高考得高分的人都关注了【高考提分神器】
想高考得高分的人都关注了【高考提分神器】
想高考得高分的人都关注了【高考提分神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最后一个问题:
想不想每9分钟,就让高考成绩提高5分?
如果答案是:想!
那么,教出高考满分学生的老师,会立刻、马上、免费地出现在你的面前!
无论你是安卓手机还是iPhone,
现在扫描下图的二维码就能下载【乐学高考】APP,诸多老师齐上阵,短短几分钟让你学霸附体!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