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古典诗词复习,看懂这篇就够了

  • 日期:2017-06-22 14:09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围绕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两个考点,高考古典诗歌鉴赏的命题角度可谓变化多端,形式也多种多样,透过多样的命题角度和命题形式,笔者认为高考古典诗歌的鉴赏主要应抓六个字:析言、明象、求意。

一、析言

诗歌鉴赏,分析言是基础。“言”是指诗歌的词语和句子。会析言,诗歌是蹦跳的文字组合;不善析言,诗歌是平躺着的文字排列。诗之言包括象之言和非象之言。象之言是指承载景象、物象、事象的符号,非象之言是指诗中的虚词,以及议论、概括叙述、直接抒情的句子。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春风”、“绿”、“江南岸”是象之言,“又”则是非象之言。析象之言就是分析承载象的言给欣赏者带来的感受,“春风”、“绿”、“江南岸”给欣赏者带来的感受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而诗意也往往落在非象之言上,一个“又”字则传达了诗人在生机勃然的景象面前流露出“归去”的矛盾心态。区分象之言和非象之言而分别加以分析,能够帮助我们走进诗歌的境界,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来看下面一首词:

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首词下阕的思想感情如何把握?

分析下阕的语言,重要的象之言有“咨嗟”、“思故国”、“新火”、“新茶”等,非象之言有“却”、“休对”、“且将”、“诗酒趁年华”,前三个是虚词,最后一句是议论。对照来看,“咨嗟”表达了感叹,感叹传达了内心的苦闷;“思故国”是壮志,但着一个“休”字,则有壮志难酬的心怀;以“新火”试“新茶”是闲适之举,但加“且将”既包含着诗人不愿作此闲适之举的心态,也包含着诗人暂且借闲适之举摆脱苦闷的心理;而“诗酒趁年华”的议论,显而易见是一种超然心态,从而加深了前句希望摆脱苦闷的心理。这样,“表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这个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许多诗歌仅有象之言,这样的诗歌鉴赏在高考中占多数,这只要充分分析象之言就够了。要做到“充分”二字,还需注意三点:充当象的载体的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由它们构成的词组;关注修饰语的表达效果;同一个象用不同的言表达,色调、效果就不同,比如落花与残红。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需要相应的有关表达技巧的知识,但具体到某一首诗歌的鉴赏,则也需要以“析言”做基础。我们来看下面两首诗:

华清宫【唐】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唐】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这两首诗引入高考试卷曾有一问: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如果能抓住前一首诗“宫中”、“外边”两个词,后一首诗“人已尽”、“树长生”两个意象,“对比”这个答案自明。

二、明象

明象包括明哪些为象,明象的特性,明象的组合,明象的效果。上文提到诗歌的语言有象之言和非象之言,这实际上回答了哪些为象的问题,在此不赘述。明确哪些为象是诗歌鉴赏的初步,象的特性,象的组合,象的效果,在实际诗歌鉴赏中往往需要综合思考。比如:

新晴野望【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这首诗引入高考试题,有这样一问: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表面上是检测关键词语,实际上是借助象的组合,明确特定象的特性。因为分析诗歌中某些字之所以传神,主要是,要么更好地表现了象,要么更好地表现了思想感情。此处明显是前者。“分别是哪一个字”,这容易回答,是“明”和“出”;问题是“简要分析”。分析起来则要看这两个字与“白水”和“碧峰”两个象的关联,明确地说,这两个字更好地表现出了两个象的某些特性。但是单独来看,象的特性往往不易确定,比如“白水”,是说水清,还是说水泛波光,抑或说水急速流动时本身所具有的色彩?这就要从象的组合中明确。把整首诗的象排列出来,则是“新晴”、“原野”、“极目”、“氛垢”、“郭门”、“渡头”、“村树”、“溪口”、“白水”、“碧峰”、“事南亩”等,在这个象的系统中,“新晴”是中心之象,因为“新晴”才“原野旷”,才“极目无氛垢”;因为“新晴”,“郭门”、“渡头”、“村树”、“溪口”才显得那般明晰;因为“新晴”,才“倾家事南亩”。那“白水”、“碧峰”也是由“新晴”而生,因为前雨,而河水上涨,青山苍翠碧绿;因为现在放晴而使水面波光粼粼,使青山更加翠绿、明秀,“白水”、“碧峰”的其它特性因而消隐。由此答案便明确了: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再来看一首诗:

示长安君【宋】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引入考题,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此题检测的主要是象的效果。但要建立在这两联哪些为象、这些象有什么特性、它们是如何组合的等问题的判明上。诗人写诗,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象,无论创造怎样的象的系统,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情意,有利于情意表达的就突出、强化,否则就舍弃。从接受角度看,鉴赏诗歌就要善于发现诗人选择的一系列象的共同特性,看它们如何将要表达的情意强化。下面所引的命题人对此题所拟的答案可以充分看出这一点,答案看起来似乎很复杂,方法却是单纯的:“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三、求意

言与象虽然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欣赏诗歌最终是为了求意,有了意,言与象才鲜活起来。就一首诗歌的内部而言,求意的方式不外乎两种,一是循象求意,二是循非象之言求意。

循象求意最为普遍。诗歌的审美形态有两个方面:意象美和声律美,高考诗歌鉴赏题一般不涉及声律,意象就成了命题的重中之重。意象,简单地说,就是意与象的融合。意和象不可分割,因此说到象,就是包含着意的象,象即是意象。分开来说,象与意的关系是:象是诗的表层、外层,意是诗的深层、内层;意渗透在象中,深入体会象可以领悟到意。从这一点而言,“明象”是“求意”的基础。然而在许多情况下,通过诗歌的非象之言来求取意,却更为便捷,我们以下面一首散曲为例加以说明。

[正官]叨叨令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

寻不得也么哥,

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引入考题有这样一题: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回答此题,单独看这个句子解决不了问题,需要联系整首小令。从象看,前四句用了一连串的象,“溪边小径”、“舟”、“门前流水”、“青山”、“白云”,构筑了幽美的环境,浸透了诗人喜爱之情;“隔断红尘路”则可见这幽美的环境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接下来两句是非象之言,“也么哥”是口语,表达强烈的感叹,“寻不得也么哥”意为找不到的啊,复意表达,情意更为强烈,诗人得意、自豪的情感溢于言表。为什么居住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而感到欣喜、自豪,这自然与诗人超然尘世,心向隐居密切关联。命题者所拟的答案是: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求意还可以从诗歌的外部找到讯息,比如诗题、诗人的经历和所处的时代、注解。如前文所举的《华清宫》、《过华清宫》两诗,单看题目,联系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大致可以猜测诗歌表达的是对统治者的讽刺或鞭挞。但这些属于辅助性的方法,可以作为补充和印证。

言、象、意不可分割,鉴赏时常常需要综合考虑。这一点,我们可以以下面这首诗的鉴赏为例:

出关【清】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引入考题其中有一题如下: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从言来看,如果换下前两句,那么整首诗除了第三句外,其余都是非象之言,缺乏形象性。从象来看,“凭山俯海”、“旆影风翻”,壮阔而富有气势。从意看,“古边州”、“见戍楼”暗含苍凉况味,与“出关争得不回头”的怀乡之感相应;而“必封侯”三字与此句含义相去甚远,换下前两句则诗意不谐调。把这样的分析概括一下,就容易得出类似下面的答案了: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