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淀粉与稀硫酸共热,再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无银镜生成
淀粉水解产物无还原性
B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氯水,再滴加少量KSCN溶液
溶液变成血红色
溶液中含有Fe2+
C
向NaAlO2溶液中滴加饱和NaHCO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验证两者都发生了水解反应,且相互促进
D
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H2CO3酸性比H2SiO3强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淀粉与稀硫酸共热会发生水解反应产生葡萄糖,但是由于没有把催化剂稀硫酸中和,所以再加银氨溶液会与稀硫酸反应而无银镜生成,A错误;若该溶液中仅含Fe3+,现象相同,B错;向NaAlO2溶液中滴加饱和NaHCO3溶液,NaHCO3电离产生的H+与和水会发生反应产生Al(OH)3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溶液中二者都发生水解反应,C错;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有硅酸生成,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的酸性,D正确。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建立实验“操作——现象——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常见易错的实验操作题举例分析如下: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判断
解释
(1)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一定是钠盐,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
错
结论混淆了范围:NaOH焰色反应火焰也是黄色,检验钾要透过蓝色钴玻璃,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现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否则不含有
(2)
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该气体是乙烯
错
挥发的乙醇、乙烯、副反应生成的SO2都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3)
向溶液X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溶液X中无
错
NH3极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生成的氨水浓度小,不加热NH3不会挥发出来
(4)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Y,试纸变蓝
该气体是Cl2
错
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的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Y可能是Cl2,也可能是O3、NO2等气体
(5)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错
O3、Cl2也能使品红褪色
(6)
向溶液Y中滴加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Y中一定含有
错
①溶液Y中可能含有Ag+;②若溶液Y中含有,滴加硝酸时能被氧化成,加入BaCl2也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7)
向CH2=CHCHO中滴入KMnO4酸性溶液,溶液褪色
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
错
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用KMnO4溶液无法证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8)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有白烟产生
X一定是浓盐酸
错
只要是挥发性的浓酸遇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都能产生白烟,浓盐酸、浓硝酸都符合
(9)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并加热,无砖红色沉淀
说明淀粉未水解
错
稀硫酸在淀粉水解中作催化剂,在未中和硫酸的情况下加入的新制Cu(OH)2会与硫酸反应生成CuSO4,在加热时得不到沉淀,应该先加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后再加新制Cu(OH)2
(10)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正确
Fe2+的检验方法正确
(11)
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未出现淡黄色沉淀
溴乙烷未发生水解
错
NaOH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AgOH极不稳定,分解生成黄褐色的氧化银,干扰溴离子的检验
(12)
在硫酸钡沉淀中加入浓碳酸钠溶液充分搅拌后,取沉淀(洗净)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
说明Ksp(BaCO3)
Ksp(BaSO4)
错
溶解度大的容易向溶解度小的物质转化;但Ksp相近时,溶解度小的也能向溶解度大的物质转化
1.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
溶液变蓝色
Cl2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B
铜粉加入浓硝酸溶液中
产生红棕色气体
发生了置换反应
C
向溶液中先滴加H2O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原溶液中含有Fe2+
D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黑,体积膨胀,放热并伴有刺激性气味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2.下列实验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KI?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再通入SO2
先变蓝色后褪色
SO2有漂白性
B
用洁净铂丝蘸取无色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无色溶液为钠盐溶液
C
向白色ZnS沉淀上滴加0.1 mol·L?1 CuSO4
沉淀变为黑色
Ksp(ZnS)>Ksp(CuS)
D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变化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3.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证明溶液中有
B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证明溶液中有Na+、无K+
C
测定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
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硫
D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证明溶液中无
1.【答案】D
【解析】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置换出碘,淀粉遇碘变蓝色,A错;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没有单质生成,不是置换反应,B错;若溶液中仅含Fe3+,现象相同,C错;蔗糖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生成炭黑,体积膨胀并伴有刺激性气味,说明生成二氧化硫,浓硫酸表现氧化性,D正确。
2.【答案】C
【解析】A项说明SO2具有还原性,错误;B项说明无色溶液中含有Na+,不一定是钠盐,错误;溶解度大的物质转化为溶解度小的物质易实现,C正确;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发生纯化,不是不反应,D错误。
3.【答案】C
【解析】溶液中可能有、Ag+、,A错;Na+的黄色火焰可以覆盖K+的浅紫色火焰,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确定有无K+,B错;测定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说明碳酸的酸性弱于硫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中心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非金属性:C,D错。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