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直观反映事件,是历史试题命题的重要素材,各地区每年都有考查。常考图片类型有:地图、漫画、数据图表、实物图、事件图、人物图、结构图、年代标尺等。
安徽:地图以文明传播与交流、国际交往与国际关系为切入点;漫画考查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数据图表侧重以经济领域主要指标变化为命题角度;实物图以其所属时期及反映内容为解题突破口;事件图多结合史实作答;人物图以人物事迹、贡献为命题角度;结构图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解读、归纳;年代标尺以年代换算、重要历史事件为命题角度。
陕西:地图、漫画、数据图表等是陕西中考重要的材料载体,每年的中考都会涉及,2016年中考更是使用了多达13个图片材料,对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中考复习中同学们要加大对图片材料的练习,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山西: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会涉及。通常会考查与图片相关的主题、内容、事件、地理位置、事件之间的异同、作用等知识要点。
江西:①地图题每年必考,同时在不同年份还会分别涉及对漫画、实物图、图表等进行考查。②题型及考查特点上:选择题、综合题均有考查,题型不定,内容多涉及基础知识的辨识,如历史时期等。
云南:5年10套卷中考查53次:属于云南每年的必考类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涉及,一套卷中最少出现4次,最多的达8次。主要考查图片有人物、地图、建筑、漫画等。
河南:河南中招考试对图片类试题主要集中在四大命题点,一是对河南地方史的考查,二是对主题式选择题的考查,三是对古代中外文明交流的考查,四是对历史小短文的考查。
河北:数据图表类试题河北每年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重点考查数据变化的原因,数据表现,及相关数据现象产生的影响。
1.【特别推荐云南】下图中出土的秦朝文物上面刻有“半两”二字。这一文物反映了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 )
A.统一“度” B.统一“量”
C.统一“衡” D.统一货币
1题答案
2.【特别推荐河南】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图一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
B.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图三表明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
D.上述三幅图支持了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
2题答案
3.【特别推荐山西、安徽、河北】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达到了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呈燎原之势
D.结束了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题答案
4.【特别推荐河南】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C.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D.国民革命运动
4题答案
5.【特别推荐陕西】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不断向前发展。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
5题答案
6.【特别推荐云南】地契作为见证我国土地权属变更的重要历史资料,承载了中国深刻厚重的历史。下图所示场景发生于1950-1953年春的中国,指导这场运动的法律文献是 (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土地改革法》
C.《宅地法》
D.废除农奴制法令
6题答案
7.【特别推荐江西、河北】右图为一张半世纪前的粮票,它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 )
A.解放战争时期
B.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7题答案
8.【特别推荐山西】小小的历史图片能显现某个时代的特征。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政策的变迁。其中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题答案
9.【特别推荐江西、山西、安徽】与下图所示的古代帝国版图有关的人物是 ( )
A. 伯里克利
B. 秦始皇
C. 亚历山大大帝
D. 穆罕默德
9题答案
10.【特别推荐陕西】下列四幅漫画能够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是( )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题答案
11.【特别推荐陕西】下表反映了苏联农业发展状况,该表反映的最本质问题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B.新经济政策刺激了苏联粮食的出口
C.牺牲农业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对外关系改善导致了粮食出口的增加
11题答案
12.【特别推荐云南】下图反映的是某场战役:柏林已经陷落,苏联士兵正在将红旗插上德国帝国议会大厦的屋顶。这场战役是( )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攻克柏林
C.诺曼底登陆
D.德军突袭苏联
12题答案
13.【特别推荐江西】下图是一幅苏联人讽刺美国“假和平”的漫画,该漫画出现的背景很可能是( )
A.一战时期,互相敌视
B.一战之后,通力合作
C.二战时期,并肩作战
D.冷战时期,美苏争霸
13题答案
14.【特别推荐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观察以上三幅图片,并指出这三幅图片分别承载了哪种宗教文化?
(2)请指出图二、图三建筑风格有何差异?
(3)文明的交流推动人类的发展。请你再列举两例我国古代具有吸收外来文化、丰富中华文化内涵作用的文化遗产。
14题答案
15.【特别推荐安徽】中国社会经济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
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2)据材料二,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3)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15题答案
16.【特别推荐山西】古往今来,世界上发生了无以计数的战争,观察下列与战争相关的图片,回答问题。(4分)
(1)图一、图二所示的古代世界战争在结果或影响上有何不同?
(2)图三、图四所示的战争有何相同之处?
16题答案
17.【特别推荐安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建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共两党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共同需要。在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指导下,一九二三年六月我们党在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正式制定了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策划方针。
——摘编自徐少珍《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作用及其深远影响》
(1)材料一中,“国共两党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为什么说“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材料二
(2)材料二中, 发生的地点是 ,双方达成了“和平建国”方针; 为台湾提供了两岸僵局下可以沟通的管道,维系了两岸和平曙光,为两岸关系注入新的活水,双方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前提是: 原则。
(3)通过以上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探究,你能获得什么感悟?
17题答案
18.【特别推荐安徽】某班以“历代中央政府与边疆地区关系”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的什么历史时期?判断依据是什么?
(2)图一中A处为 辖地;图二中B为两条通藏公路的终点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指导下,后来在西藏地区设立了哪一省级行政机构?
(3)图二中鹰厦铁路的修建有何政治目的?造成海峡两岸这种局面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的维护国家统一?
18题答案
19.【特别推荐河南】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19题答案
20.【特别推荐陕西】阅读以下三幅地图,回答问题。
(1)依据图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次试图统一欧洲的行动在客观上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并简要分析这两次统一欧洲行动失败的共同原因。
(2)依据图三说明“二战”后至今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何显著特点?欧洲一体化趋势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综合上述三幅地图,谈谈你对欧洲统一历程的认识。(3分)
20题答案
地图类试题答题方法
步骤一:
根据图名寻找思考方向,如果没有图名就得整体观察图片轮廓,通过轮廓判断地域或方位,关注图例和图中重要信息,判断图片主题,作为依据找准思考方向。
步骤二:
寻找地图中与设问相关的时间、事件、地点、人物等信息,注意地图上地点的分布特点。根据地图隐含信息判断地图所属时期,明确图片的内容、事件、影响及意义等可能考查的内容。
步骤三:
根据地图上的重要内容,选择题可结合备选项综合判断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非选择题要在分析地图找出有效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语句转化得出答案。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