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预测篇】作文
- 日期:2017-06-21 13:00
- 来源: 未知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考前预测篇】作文
九、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地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而共享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共享单车符合低碳出行理念,为解决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力支撑。不到半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橙、黄等各色共享单车,银川市计划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公共自行车建设,计划引进成熟共享单车企业,在今年5月“上线”城市智能公共自行车系统,让市民低碳出行、绿色出行更加便捷。我们也将要有共享单车了。
街头开始兴起共享单车,为市民短距离出行和与公共交通系统换乘提供了方便。但也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乱停乱放、单车被盗、私自加锁、用户私藏、改装兜售等。据报道,在北京一些地铁站周围,共享单车“任性”停放现象明显,在成都甚至出现了共享单车被烧案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有人据此断言:“凭国人现在的素质,共享单车我们还玩不起。”
对此,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信共享,拒固守
共享单车依托于人与人之间的信用,针对部分人对这种关系的破坏,我们不应退缩于一块称为“国民素质不高,我们玩不起”的龟壳里,因噎废食。相反,我们更应该相信共享单车的可行,拒绝自我否定,拒绝认为国民素质太低的陈旧观点。
共享单车就像是一个刚诞生的生命,充满了人们美好的期待和祝愿,若仅仅因为人们对它的伤害便干脆抹杀新事物,岂不是更大的伤害?新生命的分娩不是一丝苦痛都不会产生的,阵痛让母亲痛苦,但不能扼杀新事物出生带来的欣喜、改变,乃至革新,真正让新生命成长的是遭遇伤害、痊愈,消灭伤害,而非母亲的自我否定和对新生事物的扼杀。
我们相信共享单车的可行,因为它客观上方便着人们的生活,促进着人们的进步,要看到的不该是有一帮人破坏规则,不守秩序;而应着眼于在这么几十上百万人中只有一小撮人破坏着整体形象。我们相信共享单车,也是因为国民素质是在稳步提升的,尤其是在新的一代人中,素质教育更是被提及又提及。知礼明让已成为了新一代中国人奉行的标准。我们有理由相信,同时也有资格去接受这样一种经济形式。
故步自封,不知实际变化的断言是武断、狭隘、缺乏价值的,正如同水源一般,诚然,方今中国确实有一些水面有污浊,便若是自我否定,自我放弃,自我封闭,放弃从新事物变化中汲取活的水源,结果是会且只可能是越来越坏的。现如今一部分人素质不够,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所有人都不够格。一棒子抡死了所有人,那谁又知道断言人所期待的“现在”之后的哪一分哪一秒该是我们玩得起共享单车及其类似共享经济的时候呢?
人总是带着原始破坏性的,所有以才有了伏契克临终一句:“人们,我爱你们,可你要警惕”,让人们小心,但是我却认为应该“人们,你要警惕,可我爱你们”。局限于阴暗的树木必将枯廋将朽,只有把阴影甩在背后,面对阳光的人才能活得出真滋味。
我们需要政府及有关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和监督,也需要个人坚守底线。相信共享是相信自我,拒绝固守是拒绝自我否定。
【解析】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立意分析:“生活即语文,作文即表达”。考试作文从不回避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思考社会是语文作文的应有之义。
(一)“是什么”分析
分析材料可知,共享单车有好处:低碳出行、打通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壁垒、方便出行。同时,共享单车也显现了自身的不足:乱停乱放、被盗遭毁、私自加锁、改装兜售。比较共享单车的优劣可知共享单车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们需要直面,并想办法加以解决,不能简单祭起“国民素质低下,共享单车我们玩不起”的虚无主义旗帜。对于新生事物,人们多看事物的优点,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一棒子敲死。
(二)“为什么”分析
是什么导致了“共享单车”问题多多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甚至根本就没有监管;其二,共享单车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其三,部分国民素质不高,自私使然。
(三)“怎么办”分析
“怎么办”主要针对“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要想出解决的策略,而不是简单地吐吐槽,摆出一副虚无主义的样子。
就政府部门而言:其一,关于共享单车的停放,要建立文明用车的奖惩制度;其二,提高维护故障车辆的处理速度;其三,建立第三方结算用户实名制度,与个人的信用挂钩;其四,公安机关介入,对蓄意破坏、盗窃单车的人依法查处。
就个人角度而言:我们要提高个人素养,做合格公民,摒弃私利,抛掉戾气。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话题、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嬗变。自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至2012年其相对成熟,并在全国推广。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目,也不限文体。相较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等有很大优势,但其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继承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近来比较迷茫,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禅师说:“你到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明天开始到我指定的地方去卖,假如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出两个指头;假如他跟你还价,你不要卖,抱回来。三天之后,师父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天,年轻人跑到山下菜市场上去卖,有位家庭主妇出价20元钱要买。第三天,年轻人又前往博物馆卖,有人愿出200元买。第四天,年轻人又前往古董店卖,又有人出价2 000元买。
年轻人从古董店回到寺院后,禅师拍拍他的肩膀,指着那块石头,慈爱地说:“孩子啊,你人生最大的价值就好像这块石头,如果你把自己摆在菜市场上,你就只值20元钱;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博物馆里,你就可值200元;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古董店里,你却价值2000元!这就是你人生最大的价值!”
这个故事是否启发了你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请全面分析材料,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
“石头”的价值
在当今残酷的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和上天的不公。自卑、平凡、普通,这几个尖锐的字眼,不仅让许多人陷入了迷茫,甚至忽略了自我。
我曾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一个小男孩生长在孤儿院,他常常悲观的问院长自己是否有生存的价值。可院长总是笑而不答。一天,院长给他一块石头,让他去卖,当然不是“真卖”。于是,小男孩按院长说的分别去了杂货市场、黄金市场和宝石市场。石头的身价也在奇迹般飞速上升,甚至被人们传成了“稀世珍宝”。后来,男孩问院长这其中的缘由,院长望着他笑了……
读到这里,我顿时心头一颤,又不禁产生了疑问。一块平凡而又普通的石头竟有那样奇异的魅力与夺目的光彩,究竟是什么让它能够完美的“蜕变”?经过反反复复的思考,我终于懂得了:人生也可以给我们最好的诠释。在一生的起点,每个人都好比一块天然的璞玉。上天对待任何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当它为你关闭一扇门时,又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只是你没有觉察而已。只有在千锤百炼、精心雕刻后,它才会变成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在付出努力的不久后,说不定那平凡如沙粒的你,已长成一颗珍珠。
文中的小男孩也应如此,平凡并不可怕,说不定还会成为你的另一笔财富。可怕的是连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别人也会更瞧不起你。只有努力去充实、发掘自己,世界才会认同你的价值。
在生活中,我们国家的例子也很多:世界级钢琴大师——郎朗,他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时,老师并没有认可他的琴艺,还严厉评判郎朗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家。这一句话,深深打击了这个满怀“钢琴梦”的青年。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一般人肯定会虚伪的“知难而退”认为自己确实不行。可他却不这么想,郎朗把老师的话语当作自己前进的动力,不放弃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在他的努力下,终于成为当代著名钢琴家,向世界证实了自己的价值。
也许你目前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但请你像对待稀世珍宝一样不要放弃自己。精彩的人生等待着你的主宰。快行动起来吧!用今天的汗水换取明天的成就。
【解析】
试题分析:参考立意:一个人,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就要不断地为自己寻找更大、更高的平台!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所谓审题立意是指应考者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材料主旨,确定作答文章的主题,及其所要表达的好恶、观点。由于试题的给定材料内涵丰富,“横看成岭侧成峰”,针对同一个题目、同一则材料,不同的应考者选择的写作角度也不尽相同。而在作文评分标准里,一类内容标准是“切合题意”;二类是“符合题意”,也就是说在“结合材料”“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前提下,立意仍然存在优劣,即诸多符合题意的立意中有一个最佳立意。
那么最佳立意的标准是什么呢?
1.紧扣材料主题,切合题意。毫无疑问,给定材料传达的诸多信息中,只有材料的核心主旨才能准确传递命题人的出题意图,应考者只有抓准材料的核心主旨,才能做到立意“切合题意”。
2.联系实际,具有时代感。这里的实际包括本岗位要求的实际以及社会现实大背景两个方面。好的立意一定是从现实生活、工作中发现问题,挖掘深层次矛盾,抓住生活、工作中的焦点、热点、闪光点,运用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方式,找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角度、新办法。文章内涵丰富,见解独到、深刻。
3.传递阳光、积极的正能量。扬正气,树新风是当前考试作答文章的主旋律。如果一味地写社会阴暗面,仿佛满身是刺的刺猬,多数不会赢得阅卷者的青睐,得到高分。因此,最佳的文章立意要传递出一份阳光、积极向上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