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专家辅导:高考物理掌握技巧突破实验瓶颈(2)

  • 日期:2013-11-12 10:22
  • 来源: 网友整理
  • 浏览:
  • 字体:[ ]

  历年物理高考试题中,实验题约占15%。从历年全国物理高考的实践来看,实验题的得分率一般都不高。实验复习不能简单背诵条款,要落实到动脑动手上。因此,一定要将实验复习落到实处,而不是“纸上谈兵”。

  今年考纲中的19个学生实验中,有1个练习实验、10个测量验证性实验、8个研究探索性实验。对这些实验要理解透彻,弄懂其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与步骤。能准确记录数据,并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便得出正确结论。

  对大纲中要求掌握的13种仪器,一定要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当然,在精力投放上尤其要以物理量测量放在首位。包括测定:长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平抛运动的初速度,重力加速度等,在这十几个物理量测量中,力学可以围绕打点计时器为中心展开,电学可以以伏安法测电阻为中心展开,同时要熟悉替代法、半值法,比例法等不同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要对滑线变阻器的串联限流和并联分压两种连接方式了如指掌。

  今年的实验能力的考查,估计仍是一个实验大题包括两个小题,第一题是选择题,主要是力学、热学和光学基础内容,比较简单,第二题仍是电学实验题,相对难度较大,分值较高。考生一定要加强对电学实验的复习,特别是测电阻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开阔思想,提高创新能力。

  三、冲刺复习阶段,重点抓核心知识

  如果将知识比为一张渔网,重点知识就好像是这张网的纲,一般知识就好像是由一根根网线织成的目。重点知识是构成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石或关键,如物理中的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等等。

  今年考试大纲里的参考题型中物理仍是12道题,具体构成为:8道选择题,1道实验题,3道计算或论证题。12道题不可能包容高中物理的全部内容,所以高考会围绕高中物理最核心、最主要的知识进行考查。

  研究近几年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高中物理中核心知识点有以下内容:(1)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2)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三大定律(3)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人造卫星、万有引力(4)振动和波(5)动量、动量守恒(6)动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7)电场力的功与电势能的改变(8)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减)速和偏转(9)欧姆定律(10)安培力、洛仑兹力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11)电磁感应定律(12)反射定律、折射定律、折射率(13)各种射线的特征及应用(14)光电效应(15)核能、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核反应方程(16)物理实验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由于高考物理试题题量较少,所以突出学科内综合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要特别注意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如:(1)牛顿第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是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中出现)(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一是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二是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

  临近五月时,高考该进入冲刺复习阶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这第三轮复习阶段。在最后的复习中调整好心态,做到下面几点,一定可以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水平。

  1、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按照《考试大纲》中的知识体系,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的框架整理清楚。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