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2008高考数学指导:考前的准备与考场效益(2)

  • 日期:2013-10-04 09:07
  • 来源: 网友上传
  • 浏览:
  • 字体:[ ]

  如第一个问题,拿出三、四套模拟试卷做另一种分析,从自己的实力出发,哪些题是容易题,哪些题是中档题,哪些题是难题。所谓难题,就是你现在的能力对这些题不摸门,够不着,暂时会了到考场不起作用,这些题干脆不做。

  容易的题工夫下在纠错上,中档题工夫下在思路上,如何明确思路?明确一个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如直线与椭圆相交,该直线是否在椭圆的焦点上,如果过椭圆的焦点就要想到椭圆的第二定义,你问一下自己想到了吗?下一步思考是知识点的连接方式,是通过几何条件连接,还是给了角通过三角函数或向量数量积连接,所谓打通思路就是对连接方式是否清晰。

  在最后的备战中要对做过的中档题进行反复思考,有所领悟。领悟的思考成果是考场中最容易发挥的成果。

  心理 克服考试恐惧

  实力 保持得分区间

  考场的效益

  考场效益是时间效益,在限定的两小时内完成22道题,争取时间就是争取了高分。

  1.对三类不同题型用时的合理使用。客观卷,10个选择题,满分50分。还是以2007年天津高考(理)为例来说明。10个选择题,第(9)题需要思考时间长一些,本题的关键是对2a=log■a的理解,这是一个关于a的方程,这个方程没有代数解法,只有用图象,方程左边是底大于1的指数函数,右边是底小于1的对数函数,方程的解是两条曲线交点的横坐标,后面两个解析式同刚才分析的完全一致,本题的实质是比较三个交点横坐标的大小。第(10)题,求■的取值范围,一个确定的思路是用一个量表示另一个量才可能求出比值的范围,=2(m-1),问题转化为求m的范围,而m的解析式又可用有界函数sina去表示,m的范围可求,思路通顺,用时较多是计算。所以选择题只有(9),(10)用时较长。

  填空题6个,也只有(15)(16)用时较多。纵观前16个题,只有三、四个题耗时较多。如果某一个题目用时过多可能是方法不当,先放弃,千万不要在前16个题中为一二个题过多耗时,放弃一二个题很正常。

  6个综合题(17)(18)是得分题。这样得90分不难,保住了下限,考生心中有底了,心态就平静了。

  2.落实目标要敢于舍。继续上面的分析,(19)题(I)(II)问容易得分,(20)题(I)问容易得分,(22)(I)问容易得分,(II)只是在时间上用时较多。真正的障碍是(21)题。如果敢于“舍”,先不做(21)题,直奔(22)题先拿下14分,争取了时间,就有了效益。在高考考场上一定要敢于舍掉不摸门的题,或解答题的某一问。6个解答题都是二问或三问,第三问一般较难,先不做较难的第三问用宝贵的时间去做其他会解的第(I)或第(II)会最有效益。

  在做解答题时,要一问一问解决,步步为营,决不是一气呵成。(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 张鼎言)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