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 忽视习惯。许多成语具有自己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不可随意改变,在运用时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看完以上这八大误区你可能会感到很紧张,这不就是表明自己在做成语题的时候,某些方面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各类问题?这些问题在备考的过程中该如何避免呢?要知道,成语题的准确率完全取决于平时的积累和做题的经验,所以,平日里我们就应该对成语资料多多关注,经常复习一些经常出现错误的内容,用零散的时间记住其含义。同时,要把成语的考查点进行归纳和分类,这样能够让自己记忆的时候更加清晰,也就更容易记住。
近10年全国高考语文I卷成语考核汇总
2008年:探囊取物、量入为出、异曲同工、出人意表。
2007年:甘之若饴、蠢蠢欲动、沧海桑田、无足轻重。
2006年:一念之差、乐此不疲、拍手称快、功败垂成。
2005年:再接再厉、紧锣密鼓、取而代之、琳琅满目。
2004年:忍无可忍、相得益彰、顺藤摸瓜、差强人意。
2003年:捉襟见肘、未雨绸缪、自惭形秽、如数家珍。
2002年: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偃旗息鼓。
2001年:安步当车、颐指气使、车水马龙、蓬荜生辉。
2000年:汗牛充栋、淋漓尽致、洗心革面、左右逢源。
1999年:殚精竭虑、美轮美奂、炙手可热、一劳永逸。
(3)语病识别和语言连贯也很重要
每年的高考试题当中都会有语病检测题。《考试说明》当中也明确规定了必须学会辨析与修改的六种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总结的再具体点就可以分为:歧义、杂糅、赘余、偷换主语、多重否定造成混乱、倍数表示法的错误、成分残缺(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介词)、逻辑错误、搭配不当、主客体颠倒、对应不当、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或运用不当13种语病类型。
这实际上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至少你要先知道有哪些疾病,然后依据症状才能够确诊并对症下药。辨析和修改语病也是这个道理。上面的文字虽然枯燥,但是对大家来说,这是解答语病题的根本。不管高考试题如何变化,其病灶一定是在上面这13种类型当中出现,所以,只要我们把这13种情况记熟,然后加大训练量,就能够比较准确地解答此类题。
病句识别八大要点
病句的辨析基本是以判断正误的客观题型出现的。解答题目需遵循以下八大要点:1.留意句中的介词;2.留意句中的程度副词;3.留意句中两面性的词语;4.留意句中指代性的词语;5.留意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6.留意并列的短语和句子;7.留意句中的“是”字;8.留意句中的特殊短语。
选择题和填空题都会出语言连贯题。语言不连贯从某种角度上说,也属于语病的一种,只是并非那么严重。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调整之后,语句将会更加简明、通顺,阅读起来会更加顺畅。由于这道题的知识点更加隐蔽,因此会比语病题要难一些。
那么,做此类试题应该从哪些角度着手呢?我们给大家总结了以下八个基本思考点。
① 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当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转换了话题,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
② 行文的照应性。做语言连贯主观题,既要注意行文结构的前后照应,又要注意语义表达的前后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部层次的连贯性。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