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小婧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她去采访班中同学,一是为增进她与同学的互动,丰富交流经验,再就是帮她发现别人眼中的自己,引领她有意识地做一番自我探索。
第二次来到咨询室时,小婧看起来心情不错,语速快了起来,语调也稍稍高了一些。
“我问了班里80%的女生,只有一次遇到了麻烦,是第二次才问出来的,我有点儿发憷!”
“那同学是怎么评价你的呢?”
“她们说我是个单纯、可爱的小女生,还很乐观。”小婧解释,是因为自己从不关注班里的是是非非,也从不为考试的事发愁,同学们才这么说的。
“她们还说我有主见,这是我没想到的。”
“有时候,我们就是要透过别人的观察来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可能你在言谈举止中给大家留下了有主见的印象,但你自己却不太确信。你身上还有一些是同学们没有提到但你自己很看重的特点吧?”我希望帮小婧对自己有更多发现,带着适度、恰当的自我认同与同学交往,而不是一味希冀别人的关注与重视。
“努力。我希望大家能看到我是个努力的人。”
“哦?你最近在为什么而努力呢?”
“骑车上下学呀,有两天没做到,因为起晚了。”小婧不好意思地说。原本上下学都由爸爸或妈妈接送的小婧,近一阶段在按照我的要求与同学结伴骑车上下学。
“没关系,因为你已经很努力了,任何改变都不是容易的事。同学好约吗?”
“还好,有时下学约不上就自己走。最近我发现,原来那个好朋友,虽然我们整天在一起,却是我老粘着人家。我一直觉得我对她非常好,把自己家的书拿给她看,我爸给我买的什么好东西都跟她分享。可现在才发现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怎么看我的。”
“我理解,那是因为你朋友不多,你很想总跟她保持这种亲密关系,但你是否也因此忽视了与更多同学的沟通、交流?”
“我想是吧。我注意不到更多的人,我觉得有一个人愿意跟我在一起已经很好了。她原来也有很多好朋友,后来她都不怎么跟那些人在一起了。现在,我又有了还不错的朋友,但不那么亲密了。想自己待着也行,想在一起也行,我不会再强求对方什么。”
小婧告诉我,为了和一起骑车的同学多聊天,她常要想一想别人都关心、最近都在谈论的话题。小婧开始知道,要通过配合别人的步调为自己赢得沟通的机会了。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