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政治不论对哪一科感兴趣,都能促进这三门功课的学习。目标要分阶段地定,尽可能细化、具体。然后将知识点在脑海里形成线、形成网。
丁勐非常注重课本。他说,课本是很难得的资源,要反复研究,了如指掌,很多地理高考题的答案就是书本上的原话。丁勐背历史课本,背到最后,脑里就形成一幅图。遇到一个知识点,这幅课本图就会蹦出来,这页的左上角讲什么,右下角是幅什么图,都会浮现。
追求最高学习效率
姜逶迤 高考成绩:609分
姜逶迤觉得自己学得最好的是文科综合。“上课认真听讲是最有效的方式。”他说,特别在高三,要在有限时间内追求最高学习效率。
姜逶迤说,对老师上课所讲知识,课后还要多思考,每个人要知道自己怎么学,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计划,并不断调整。自主学习,才会有最高效率、最好效果。
在文科综合的3科中,姜逶迤学得最好的是地理,学校的地理测试他有一半以上是全年级第一。他觉得,学地理不能用学文科的记背方法,特别是高中部分的地理知识,要自己思考地理现象、原因并进行分析,总结一些地理结论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半年恶补弱项
张睿 高考成绩:664分
为物理放弃保送复旦
张睿就读的华师一附中理科实验班里,人人都是“尖子生”,每名学生都会选择一个最强项,通过参与学科竞赛,获得保送名优大学的资格。
张睿高中3年一直将物理视为“最佳突破口”。高二时,他已学完了北大物理课程的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学,也曾多次获省、市物理竞赛大奖。高三时,他获得复旦大学数学系的保送资格。
对此,张睿喜忧参半,喜的是复旦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忧的是保送专业并非自己钟爱的物理系。权衡再三后,张睿决定放弃复旦,转向高考,此时距离高考不足半年。
每周一篇作文补语文
因高中前两年把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到物理奥赛中,张睿的语文、英语相对处于劣势。语文最弱的是语音字型。张睿找出做过的所有语文试卷,拣出所有做错的语音字型题,用一个笔记本全记下来。同时,他要求自己每周写一篇作文。
高考中,张睿的语文“令人欣慰”,虽说116分不算高,但体现基础能力的选择题他一分也没丢,作文也写得相当顺手。
一天做500篇英语阅读
陈光峰 高考成绩:680分
陈光峰说,家里不是学习的地方,他在家主要是休息,每天最晚10点半休息,早上6时15分起床。他主要的学习时间在学校,抓紧在学校及课堂上的每分钟。
大量训练很有必要
陈光峰觉得,学习必须勤奋,大量的训练很有必要。高三上学期,他曾在一天之内做了500篇英语阅读,到现在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他说这个方法最好用在复习初期)。对于提高语文,他的方法是多看书,课内外的都行,增加自己的积累。
无论遇到多难的题,他都告诉自己,一定做得出来,不要放弃。陈光峰说,这种做题的信念同样很重要。
学理科也要眼界开阔
陈光峰说,自己各学科发展比较均衡,学习上不是提高知识点,而是注重眼界开阔、思想自由,这对学习理科非常有帮助。其次,学校要求很严格,答题只要步骤有点不对就全扣分,这培养了他学习理科的严谨作风。此外,他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了学习计划,安排好作息时间,劳逸结合。他觉得这些对高考取得高分很有帮助。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