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地理图表的阅读(2)

  • 日期:2011-08-07 08:39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在教学中对比项目的选择要有助于反映差异性,采用表格的形式,能使学生读图描述更鲜明。⑤动态描述适合于对隐含有动态变化的示意图、模式图类进行描述。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教具、电化手段,形成动态感,增强直观性。例如结合转动天文伞或星空转盘来描述“九月星空”图中各星座绕北极星作逆时针运转的情况,效果就比较好。(2)对应法。对应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空间关系、地理形象、图例注记的知觉感应能力,也有助于发展想象力。①图例对应 地图上的图例中,有表示农产品的象形符号、表示矿产的几何符号等;地图上常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人口密度、人种等。训练学生对常用图例、颜色意义等感知反应的速度。②多图对应 多图对应是通过多张地图的叠置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地理事象,特别是在因果联系方面能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如把行星风系模式图与风海流形成示意图对应起来阅读,学生就容易理解风海流的成因及流向。③平面剖面对应 例如,学习某地的地势特征,就应该运用平面地形图与相应的剖面图对应的读图法。④变式对应 地图有不同的投影与表现方式,要引导学生在变式的地图中认识地理事象的本质特征。
     以“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图为例,指导学生分别在一般的经纬地球图和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地球图上读出晨昏线与北级圈相切、北极圈内阴影所表示的夜半球范围等情况,这样才是真正落实了知识。(3)组合法。组合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有意识记和有意注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适合于阅读各类地图和部分示意图。①镶嵌拼合 地图中的大洲、大洋、国家、政区都是有一定形状特点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拼图的游戏与竞赛,这样能锻炼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识记速度。②搭配组合地理知识彼此之间是联系的,搭配组合法指导学生以地图中的点线面为中心铺开,顺藤摸瓜,开展多记巧记的学习活动,培养地理记忆力。a.点线搭配:如熟悉铁路枢纽城市位置,可以和所经过的铁路干线搭配。b.线面搭配:如熟悉自然带分布,可以和重要纬线结合起来。c.点面搭配:如熟悉百万人口城市的分布,可以和所在的工业区或农业区相结合。d.点线面搭配:如熟悉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主要棉纺织工业城市的分布,可以和铁路干线、棉花产区结合起来。(4)分析法。
     ①数量分析 例如读某河流流量曲线图中的极值及其出现的月份,可归纳流量特点,分析成因,判断补给类型;在“农业生产值构成示意图”中,读出并比较各业产值所占比重数,可分析出我国农业结构不够合理的特点。②过程分析 在动态描述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研究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a.转动过程分析:例如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现象?运用日地仪的转动模拟能帮助认识地球公转示意图。b.循环过程分析:对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等示意图的阅读,可采取边画箭头边分析物理变化过程的做法,c.扩散过程分析:可在地图上或运用叠加投影的方法,分析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工业分布地区变化的过程。③关系分析 a.因果关系分析:以“上海七月份气温日变化平均情况示意图”为例,分析图中三条曲线对应情况,可知因果关系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b.输出输入关系分析:例如人与环境关系图、出口贸易货物运输路线图都属于这一类。在这类图上用箭头表示方向、用箭头的粗细表示数量、用颜色或符号表示性质等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