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问答题的步骤与方法
- 日期:2011-08-06 08:48
- 来源: 未知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1、审题(1)分析问答题的构题成分。一道完整的题意明确的历史问答题,必须具备若干不可缺少的构题成分。历史问答题通常由解答方式的提示语、主干语、条件限定语(简称“限定语”)、答案项目语(简称“答项语”)等四种构题成分组成。这是历史问答题的基本结构。但一道历史问答题不尽然四种构题成分都存在,必须按题目句子的内容来确定。现将四种构题成分例举分述,譬如“简述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根源和具体表现”一题。“简述”是提示语,提示这一题的答案要用概括叙述方法来写;“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是主干语,是答案所要论述的对象;“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是时间限定语;“欧洲”是地点限定语;“根源”和“具体表现”是答项语,这就规定了答案要有两项内容。(2)理解题意,明确具体要求。这是审题的重要环节。对每一道历史问答题都要认真推敲,除分析构题成分外,还要抓住它的一些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判断,搞清含义,明确题目的指定范围和具体要求,例如“简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的两次转变情况,并分析这两次转变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一题。
按历史问答题的构题成分不难理解,该题提示语是“简述”,主干语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两次转变”,时间限定语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答项语是“两次转变和两次转变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关键的词语是“重心”和“转变”。通过审题,明确了这题含义及其具体要求是要答出“党的工作重心的两次转变和两次转变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3)抓住试题的不同角度和侧重点。除分析构题成分,明确题意及具体要求外,还得要注意试题提问的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确定所答内容范围,答题时才能选择不同侧重点,决定史料的取舍、详略。例如“叙述十月革命后,苏联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和概况”,另一题“苏联为什么要执行新经济政策?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这两题虽然都问到苏联经济的发展,但试题提问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前者要求对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原因作全面的具体的分析,后者则侧重于答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内容及作用,两者答案范围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不能千篇一律的照搬作答。(4)弄清一题多问,重点作答,兼答其他。在审题中碰到一题多问的题目时,首先应分析题目的主次关系,把握其内在联系,重点作答,兼答其他。
例如“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反攻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简述战争概况及其重大意义?”第一问是基本任务。第二问是叙述几路大军胜利进军的情况,第三问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答题重点在于第二问,兼答第一、三问”这样全面作答,就构成了完整的概念。2、解题要领(1)拟定要点,确定范围。通过审题后进行构思,考虑答案范围可分哪几个部分,各部分要点有哪些,拟出简明要点,即答案提纲,使之条理化、全面化,然后按提纲要求的范围作答。(2)汇集材料,充实答题要点。根据拟定的答案要点,汇集材料,进行取舍、选择作答,切勿包罗万象,简单罗列,但应按三要点去做,一要选择典型,二要归纳概括,三要历史基本要素完整。(3)层次答题,有条不紊:回答问答题还要注意层次条理清楚,按照事件时间的先后顺序回答,不要杂乱无章,头脚倒置。
比如,回答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就要先分析主、客观原因,再分析主、客观原因的具体内容,至于主观上陈独秀的错误,也应按照次序排列作答,才眉目清楚。(4)运用正确观点,做到史论结合。在答题时,尽量使用教材上的“观点”、“提法”和“引号”。对史实进行综合分析,必须建立在充实的史实基础上,才能言之月物,不是空发议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5)认真检查,及时更正。对题目和答案要认真而严格地检查一遍,审题要否偏差,题意是否抓准,要点是否齐全,答案是否完整。通过检查,有错应立即更正,做到对题作答,概念确切,逻辑清楚,要点分明,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无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