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时间运筹方法(3)
- 日期:2011-07-18 08:11
- 来源: 未知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当你在一项任务上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一种对它的厌烦情绪就会逐渐出现,同时还会产生一种停止不干的愿望。但如果你不是一味做下去,而是休息或放松十分钟,然后再去做,那么继续完成这项任务的愿望往往会再次出现,从而使你能“恢复元气”。在休息时,换个活动或改变一下身体的姿式,是很有好处的。比如在房间里散散步,伸展一下胳臂等等。两项不同任务之间的休息时间可以长到十分钟或十五分钟。在这段时间内,你可以到外面去放松地做个短时间的散步,或是做一些轻微的活动,这常常可以使你精力恢复到原先的水平。对脑力劳动来说,每工作一小时就休息五分钟或十分钟还是适宜的,没有必要比这更频繁了。要记住,脑力劳动的疲劳多半是出自于对工作的厌烦或是兴趣不足,而不是真的无力继续这项工作了。因此,一般来说,比较好的做法是,在两项任务之间的适当时候休息十五分钟,而在每项任务的进程中插入几次较短的休息时间。在工作中按时休息,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干,比半心半意地干上很长时间要有利得多。
(1)休息时间到了立即休息。预定休息的时间一到,即使功课才到一半,也应当立即休息。换句话说,做功课的时间表,与其遵守开始的时间,不如遵守结束的时间。譬如,虽然开始时稍微晚一点,但如果养成严守结束时间的习惯的话,开始时所延迟耽误的部分,会想办法在学习时间内补起来。(2)离开书桌才算是真正休息。做功课中间的休息,是为了恢复疲劳,让做功课的心理紧张状态松驰一下,以便提升接下来的读书效率。如果休息时,还保持和做功课时一样的状态,那么做功课的紧张状态依然存在,心理上的紧张就无法消除了。因此不管多短的时间,做功课中间的休息,一定要让孩子离开书桌。(3)做功课的休息时间不超过10分钟。如果休息时间过短,疲劳还恢复不了,相反,如果过长的话,那么好不容易做好的心理调整也散失了,又必须从头开始做准备运动,反而降低了效率。中小学生做功课,中间休息以五分钟至十分钟最恰当。(4)吃饭前后一小时应为休息时间。“吃饭前后一小时”是一天里效率最低的时候。从生理学上来说,吃饭前后,全身的活动能量都集中在消化器官,头脑的活动相对也就迟缓了。吃饭前后让孩子好好休息,以充分储备接下来做功课的有效能量,从效率上说,这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