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习
- 日期:2010-02-21 10:50
- 来源: 未知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课前做好预习,这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把第二天要学的功课先学一遍,就能知道下一堂课老师所要讲的内容中,哪些容易懂,哪些不容易懂,听课的时候就有了主动权,能够抓住重点和难点,把老师的讲解和自己预习时的理解加以对比,这样就能留下较深的印象,容易记得住。预习,也是一种自学,学会自己看书,善于动脑子,习惯养成了,就能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下面为你介绍几种预习的方法:1.明。预习要明确目的、要求。①了解老师布置的预习提纲;②了解课文的提示、注释、练习。要求是预习的目标,不首先掌握它,预习就不会有好效果。2. 读。读通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预习一篇课文,要做到由粗读到精读,反复读几遍,努力把课文读通,碰到生字,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要读得正确、流畅、不添字漏字。3.划。预习要划书。划什么呢?①生字词(待查释);②与学习有关的重点字、词、句、段(分析);③疑难之处(待质疑)。以上三者各用一种符号表示,标在课文中。4.释。查阅字典,解释划出的字、词,包括注音、辨字、释义。将注释文字写在有关的字词边,以便加深理解。5. 分。划分段落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段意层意,理清全篇课文的脉络,使自己对全文有一个明晰的印象。6.思。边读边思,养成思考的习惯。做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果。7.练。试着做练习题。做对的,第二天老师讲的时候,就会加深理解;做错的,通过老师讲解,就会扭转错误思路,提高分析能力。8.记。作一些简略的预习笔记。它主要包括:字词注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思考的结论、质疑的问题等。上面说的预习方法,概括起来就是这样两句话: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听讲。长期坚持,一定能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