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人干涉父母教育孩子时,该怎么办?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 日期:2017-09-22 09:48
  • 来源: 小学生学习
  • 浏览:
  • 字体:[ ]

朋友张老师是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她的班上有个叫小明的男孩,很是调皮,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老师找他谈话他也是满口答应,认错态度很好,可每次还依然我行我素。

 

于是,张老师决定对小明进行一次家访。

 

到小明家后,张老师了解到,小明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很忙,小明一般由爷爷奶奶代为看管。

 

经过谈话,张老师发现小明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对小明的教育观点各异,使得小明做事情很没有标准。




▲小明的爸爸认为小明一切要以学习为重,小明每天放学后必须先完成作业,再做其他事情,还给小明报了个作业辅导班。

 

▲小明的妈妈认为儿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儿子在学校学习已经很费脑力了,放学后就需要多运动,于是她要求小明放学后先去踢半个小时足球,还给小明报了个跆拳道班。

 

▲奶奶每天负责接小明,看到小明在学校学习了一天,总不能饿着,往往一放学就先带孙子吃点好吃的,还时不时买些“垃圾食品”。

 

▲爷爷则对小明有些溺爱,孙子喜欢才是最重要的,回家后孙子说累了,要先看会儿动画片放松放松,爷爷就会无条件地打开电视机,甚至还在小明爸爸妈妈面前,替他掩盖看电视的事实。


以小明为中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这种教育的四角关系,综合到小明身上,小明便无所适从,家庭教育对小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于是张老师便诚恳地对小明的家长提出了建议,希望达到家校之间、家庭内部之间的教育合力。




类似小明这样的情况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发生,小到穿衣吃饭,大到考试求学,由于爸爸妈妈教育观点的不一致,导致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对于没有辨别是非能力、独立性比较差、依赖爸爸妈妈的孩子来说,需要的是一致性的规范和指导性的建议。如果两个人同时告诉他一件事情的不同做法,而且两个人都是他最亲密的人,他就会感到很困惑。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内心的冲突也在累积。有些所谓的“两面派孩子”就是这样产生的,不管妈妈正确还是爸爸有理,他更愿意趋从于对自己有利的那一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在爸爸面前一个样儿,在妈妈面前又一个样儿。

 

这种爸爸妈妈教育的不一致,不仅会影响爸爸妈妈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性,还会导致孩子双重人格,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受到影响的程度不一样,年龄越小受到的危害越大。

 

所以,爸爸妈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必须形成合力,孩子才会非常给力。



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意见不同,且让孩子有所感觉,父母的教育就会产生1+1=-1的效果。那么,当爸爸妈妈对教育孩子的观点不一致时,应该怎样做才能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呢?

 

第一,在孩子面前要尽量避免冲突。爸爸妈妈们要认识到,两个人的出发点都是爱孩子,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争个长短。比如吃零食的问题,可以先采取一方的意见,也就是“吃”或者“不吃”。之后,父母双方就要找个时间就此问题好好商量,得出一个一致的结论,以后就按这次商量得出的结果去做。

 

第二,要统一目标,把握大的原则。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夫妻双方要注意的是不要从细枝末节上纠结,而是从大的目标谈起。“认为父母对孩子应该做的事是什么?”“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产生分歧的事情在哪一点上违背了这样的目标?”从而达成一致,形成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三,分配好不同情况中的“白脸”“红脸”,并尽量均衡。确保父母双方在不同情况中,有基本均衡的“扮红脸”和“扮白脸”,就是说不要一方什么时候都是那个“好人,容易说话的”,另一方什么时候都是那个凶巴巴的家长。家庭里不应该有一方一味扮演“强制者”的角色。所谓永远的“严父慈母”,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总之,父母双方应避免有害的分歧,站在统一战线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结果。提高沟通质量,与另一半共同教育好孩子,需要双方共同付出努力并有改变的勇气。最终,当你们成功了就会意识到,在这过程中并没有人损失什么,而整个家庭都得到了更多。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