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心声~! stu 1:“老师讲的我都懂,就是考不好” stu 2:“上课能听明白,一到课后做题就不会了” stu 3:“每次都是考完试能想起怎么做,当时就是没思路” stu …… : …… 这些话,你一定经常听到孩子这样念叨吧。提到数学,大部分学生都是一把辛酸泪,很懊恼,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分数就是上不去。孩子很疑虑,作为家长的你们应该也很担忧吧!今天小编和家长们一起分享学好数学的几个方法。 考不好的原因很简单:题练得少,知识点还记不牢。数学成绩迟迟不能有效提升的同学,80%都存在着下列3个问题: 很多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思维走,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知道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一味的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结果就是无法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老师上课一般都会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虽然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但课后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甚至晚上加班加点,导致白天无精打采,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习惯轻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为知道怎么做就可以了,从不去认真演算书写。只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或许还有很多个体化的原因,我们没有办法一一列举,但这些看似平常的错误其实就是发生在大部分同学的身上。 首先要明确一点:学习没有捷径。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并非天生如此,只因天天坚持。坚持下列看似普通的学习方法: 上课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为什么一做题就困难重重了呢?原因在于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的理解,还没能达到老师所要求的层次。每天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把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先看一看。能否坚持就是孩子们最大发区别。尤其练习题不太配套时,作业中往往没有老师刚刚讲过的题目类型,因此不能对比消化。如果不注意对此落实,天长日久就会造成极大损失。 考场没有原题,能用到的,只有当下这道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因此,要把自己做过的每道题加以反思,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要总结出:这是一道什么内容的题,用的是什么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日久天长,构建起一个内容与方法的科学的网络系统。回头看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要看看自己做对了没有;还有什么别的解法;题目处于知识体系中的什么位置;解法的本质什么;题目中的已知与所求能否互换,能否进行适当增删改进。有了以上五个回头看,解题能力才能与日俱增。 要想学好数学并非多做题就能功到自然成。虽说做题太少,很多熟能生巧的问题就会无从谈起。但是只顾钻入题海,却是在浪费时间做无用功。适当做题,总结反思,水平才能长进。 老师讲到哪,考到哪,很少预留复习时间,这就需要经常做章节总结。把课本,笔记,试卷从头到尾阅读一遍。要一边读,一边做标记,标明哪些是过一会儿要摘录的。养成习惯,在读材料时随时做标记,告诉自己下次再读这份材料时的阅读重点。这样积累起来的资料才能用的上。把本章节的内容一分为二,一部分是基础知识,一部分是典型问题。在基础知识的疏理中,要罗列出所学的所有定理和公式。尽量地把他们分类,找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总结出问题间的来龙去脉。否则陷入题海,徒劳无益。 要做到错不再犯。如果能及时改错,错误就会转变为不再犯这种错误的预防针。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不好,只是因为自己做题太粗心,而且自己特爱粗心。打一个比方,学习开车时,右脚往左踩是踩刹车,往右踩是踩油门。其机械原理,设计原因,操作规程都可以讲的清清楚楚。但是掌握了原理的新司机可以开车上路吗?恐怕他自己也知道自己还缺乏练习。一两次能正确地完成任务,并不能说明永远不出错。练习的数量不够,才是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
推荐内容
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