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飞檐走壁”
- 日期:2009-10-28 09:20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在现实生活中,到底能不能飞檐走壁、窜房越脊,这需要作科学分析。武功颇深者有,但武功再深,人也成不了神,更长不出翅膀。我们都知道,从1971年倪志钦创造2.29米的世界跳高纪录,到1983年朱建华创造2.38米的世界纪录,相差仅9厘米。这整整十二年的奋斗,世界上有多少优秀的跳高运动员和教练员为这9厘米而抛洒汗水,绞尽脑汁。
从物理学中可以知道,竖直上抛运动是物体垂直向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物体以初速腾空而起后,上升的高度虽然越来越高,但受地心引力的作用,上升的速度会越来越小,最后,速度变为零,物体停止上升,由达到的最高点在重力的作用下而转为下落。它的高度取决于上抛的力量。有人测定,一个体重70公斤的跳高运动员,要跃过两米以上的高度,起跳时的蹬地力量是400-450公斤。这是人体在有助跑的情况下,以最大的体能给予地面的作用力。如果不加助跑而原地双足向上纵跳,据测定,优秀运动员所能跳过的横杆高度仅为1.65米。因此在不加任何辅助器械的情况下,完全依靠人体的“绝对”弹跳力,一跃一丈多高(3米多)上房,那是难以想象的。
在现实生活中,徒手上房还是有的。许多解放军、公安及消防战士能徒手上高楼,但他们是借助墙角和下水管道等可攀登之物往上爬的。我们在被誉为“武术之乡”的河北沧洲,也曾听一些老拳师谈起过“飞檐走壁”、“窜房越脊”,但不是那种脱离现实、叫人难以置信的“神话”,而是通过练习可能达到的技能。
他们说“飞檐”是指抓住房檐下的椽条,身体悬垂,两手交替倒动,从一头倒到另一头。其道理类似“爬杆”、“爬绳”,需要手臂上的功夫。“走臂”是指在墙头顶上或房脊上自如行走跑跳的本领。其道理类似现代体操中的平衡木,需要腿脚灵活、身体平衡能力强。“窜房”是指在房间结构相连、高矮不等的条件下,利用助跑,手攀脚蹬地窜上房去。“越脊”是指两手抓房檐或门框顶端,然后收腹、翻身举脚至房顶或门洞上。这类似单杠的“翻身上”,要的是手臂腰腹的功夫。
以上这些功夫,虽不像传说的那么神,但也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要有很好的力量、速度、灵活、柔韧等身体素质才可能办到。过去某些“轻功”的练法与此很有关系。如“行桩走砖”。其方法是按一定距离摆上砖或埋上桩子,在上面行走(《武林志》中“神拳李”走的梅花桩就是一种),主要练腿脚灵活和身体的平衡能力等;“倒挂金钟”,是用脚勾在横状物体上,使身体头向下悬垂,然后收腹使手能上伸至足以上,主要练腰腹的力量和柔韧性;“系砂蹲坑”是身穿砂衣或腿缚砂袋,从一定深度的坑里往上跳,坑逐渐加深,主要练弹跳力。这些传统的练法,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各种身体素质。但是如果超出了人的生理限度,一味无限制地夸大这些练功方法的效果和作用,就会适得其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