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首
- 日期:2009-10-24 08:21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黄鹤楼是全国著名的名胜古迹,它和湖南省的岳阳楼、江西省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其中以黄鹤楼为首,号称为“天下绝景”。黄鹤楼的旧址,在武昌蛇山黄鹄矶头上。据唐代《元和郡县志》中载:“江夏城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黄鹄山又称黄鹤山,由城东横亘城西,蜿蜒如蛇,俗称蛇山。蛇山断崖向西突出江中,称黄鹄矶。矶上建楼,称黄鹤楼。《武昌要览》中载:“黄鹤楼在汉阳门内黄鹄山(一名黄鹤山)头,因山得名”。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迄今已有1,700 多年的历史。后来屡建屡毁,名声也越来越大,至唐代,黄鹤楼已颇有盛名,众多诗人名士在此留下名篇佳作,如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名句,崔灏《黄鹤楼》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名句,至今脍炙人口。据传这首诗,曾使李白叹绝不已。在这以后,历代题诗黄鹤楼的人还有很多。1927年,毛主席所作《菩萨蛮·黄鹤楼》一词问世,黄鹤楼更为广泛流传而家喻户晓。黄鹤楼原为木结构建筑,多遭火灾,最后一次是焚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
1955年,在龟、蛇两山对峙的江面,兴建长江大桥时,在武昌蛇山上所拆除的一座楼,是清末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在黄鹤楼故址兴建的“奥略楼”,并非黄鹤楼。人们常将此楼误为黄鹤楼。现在的黄鹤楼,是 1981年7月动工,经过四年的兴建,已耸立在长江边蛇山之巅。它比历代黄鹤楼更雄伟、更壮观。新楼的主体建筑是以清代同治楼为蓝本,采用现代建筑艺术和材料,由主楼、配亭、回廊、牌坊和山门组成,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楼为五层,高 51.4米,底层长宽各35米,顶层各宽18米,平面近似正方形,四方折角,周边呈曲尺形,四岩如一。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筒瓦,显得金碧辉煌。各层外廊回绕,腰檐飞展,有翘角12个,下悬风铃。楼顶为四方攅尖顶,各突起一座歇山骑楼,呈五顶并立状,顶部正上方荷叶瓣座之上,置有高 5米,最大直径2米的葫芦形金色宝顶。四个骑楼之下,搏风板之间,各悬有长5.5米,高2.7米的楼匾。正面为“黄鹤楼”,东为“楚天极目”,南为“南维高拱”,北为“北斗平临”。楼内有两组回转式楼梯和电梯。最高层海拔约110米。登上黄鹤楼的最高层,凭栏驰目,见大江浩荡,长桥卧波,三镇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目前,以黄鹤楼为中心,还新建有黄鹤公园。这里已建成一个布局优美的风景游览区,每年接待大批的中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