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划的原则
- 日期:2009-09-09 08:52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具体运用地域分异因素和地域分异规律去进行分区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区划原则:综合分析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综合分析原则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必须全面考虑构成环境的各组成成分和其本身综合特征的相似和差别,挑选具有相互联系的指标作为确定区界的根据。主导因素原则强调选取反映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的某一主导标志来作为确定区界的主要根据,并且特别强调按统一指标进行某一级分区。主导因素原则和综合分析原则并不矛盾,这是因为地域分异因素固然非常复杂,但仍可以区分出主导分异因素。采用综合分析原则,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相互联系的标志后,还可以再从中挑选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主导标志。但是运用主导标志,例如,用某一气候指标等值线去确定区界时,若不参考其他环境条件包括其他气候条件和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进行订正,那末所划出来的界线必然存在片面性。
因为某一主导标志与区域分异的关系不可能是严格的函数关系,而只能是相关关系,因此必须进行相关分析。用单一指标来确定区界不一定能保证划分出来的各个区符合相关性的要求和区域内部结构的相对一致性。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在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的主导标志法来解决。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委员会在进行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时,便是使用这一方法,称为生物气候原则。以划分热量带为例,使用这一方法的步骤大致是:把已有的土壤、植被、景观等资料与各种气候指标等值线加以对比,确定哪一指标与热量带分布具有最大的相关关系。中国科学院区划委员会采用了≥10℃积温等值线。然后又根据某些已有的土壤、植被和景观分布资料初步确定划分各带界限的积温数值。例如,划分我国南北方界限的亚热带北界,初步确定为相当于≥10℃的4500℃积温值。以这个数值为主导标志,同时充分考虑与其他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最后确定出各带界限。这些指标的选取必须保证划分出来的区域具有相对一致性,并反映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