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拉契亚山区
- 日期:2009-07-31 09:35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本区在构造、地形上具有一致性,属古生代褶皱带,以深受剥蚀和割切的高地、中等高度的山地为主,北起纽芬兰岛,呈东北-西南走向延伸于大陆东部,与邻区之间有明显的地形分界。受构造和岩性制约,区内次一级地形单元呈现有规律的组合,这在西南部表现更为明显:东侧为起伏平缓的山麓台地和海拔较高、山势崎岖的蓝山,广泛出露前寒武纪结晶岩和下古生代侵入岩、变质岩;西侧为一系列平行山岭与谷地相间分布的岭谷区和起伏不大、受河流割切的阿巴拉契亚高原,主要由古生代沉积岩组成。在东北部,与山麓台地相当的阿加的亚高地和新英格兰高地分布最广,平缓的地面上突起着一些岩性坚硬的蚀余山,如孟纳德诺克山(Monadnock);南北纵贯的康涅狭克谷地系三迭纪断层作用造成。
新英格兰高地以西的格林山等山岭和善普冷-哈得孙谷地,分别与蓝山和岭谷区相当,但范围狭小。此外,在圣劳伦斯河、哈得孙河和安大略湖之间的三角形地带,为一巨大的花岗岩山体——阿迪龙达克山。东北部地形另一重要特点是遍布冰川作用遗迹,地面基岩裸露,深印着冰川擦痕,形成许多羊背石、不对称冰蚀坡和冰蚀湖盆,终碛、鼓丘、蛇丘等冰碛地貌也分布很广。阿巴拉契亚山区地处温带大陆东岸的位置,受大陆气团和海洋气团的交替控制,基本上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但因南北延伸纬度很广,气候有一定差异,南缘已入亚热带范围。北部1月均温约在-5—-12℃之间,从12月—4月,河湖均封冻,并有较厚的雪被;7月均温不超过 10℃,雾日很多。南部除山地外,冬季气温约在0℃以上,7月均温可达 25℃。从北向南,年平均降水量由1000mm增至 2000mm,以夏雨较多。
丰富的降水有利于水系发育,河网稠密,水量很大,但受空间限制,河流一般短小。南北气候的差异也反映在植被-土壤类型的分布上。北部以混交林为主,较高山地转为针叶林;土壤基本上为灰棕壤,间以沼泽土和泥炭沼泽。向南逐步过渡到落叶阔叶林-棕壤带。本区的自然植被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所剩无几。混交林仅见于局部山地,在糖槭、红槭、白桦、黄桦、山杨、栎等阔叶树种内,夹杂有白松、树脂冷杉等针叶树种。典型的阿巴拉契亚阔叶林由铃悬木、山毛榉、椴、郁金香、板栗、胡桃等组成,在山地,阔叶林的上界约至600m,然后更替为混交林,山顶为针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