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高原
- 日期:2009-07-27 08:43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东非高原的范围大致包括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及坦桑尼亚五国的领土。高原平均海拔比埃塞俄比亚高原低得多,地表也较平坦。但高原面上常有高山耸立,非洲几座高于5000m 的山峰都位于本区之内。东非高原主体的轮廓略如卵形,它的特点是在东西两侧各有一条裂谷带高地,中间有一片坦荡的、地势明显降低的高原。东裂谷带大体作南北向贯穿肯尼亚西部和坦桑尼亚东部。它约在中新世早期开始出现,最初是一些小断裂,后来断裂、火山及河湖沉积作用断续进行,形成目前的形态。在内罗毕城以西及西北一带,裂谷近似于单一的地堑。由此向南向北,裂谷的构造比较复杂,谷壁常有逐级升高的现象。在肯尼亚北部,由于裂谷西壁转向西北,谷底宽度由50—60km逐渐扩展到 300km 左右。在坦桑尼亚的 6°S以南地区,谷壁呈散乱丘陵状,裂谷的形态因而不明显。东裂谷两侧为熔岩高原,最高处在内罗毕西北,那里高于 3000 m 的地区很广。谷底以在奈瓦沙湖以北最高,海拔在 1800 m 上下,但图尔卡纳湖周围已降至400m左右。非洲最高的两座死火山——乞力马扎罗山(5895m)及肯尼亚山(5199m)——都在大裂谷东侧。
肯尼亚山的火山活动从晚上新世开始,继续到更新世;玄武岩和响岩构成山地的主体。乞力马扎罗山有三个喷发中心,活动期大致在更新世,现在仍有喷气活动;它的熔岩包括玄武岩、霞岩、碧玄岩及粗面玄武岩等。西裂谷带的高度和宽度都逊于东裂谷带。它北段阿伯特湖的最老沉积物的时代是早中新世。这些沉积物的厚度最大处达 2700m,由于它们全部属浅水型,可以推知裂谷底部是持续下沉的。西裂谷带谷底的最高部分在基伍湖一带,海拔约 1460m,该湖以南是熔岩高原。西裂谷带最宽低的部分是坦噶尼喀湖湖盆,湖底低于海平面。湖本身位于一个被许多对近于平行的断层夹持的地堑之内,湖的南端裂谷宽达150km。基伍湖北面有一群火山,它们的排列方向几乎和裂谷走向成正交。
它们都是陡坡火山锥,其中最高的是卡里辛比火山(4507m)。这些火山在上新世就已开始活动,但熔岩的主体是在更新世后期流出的。更向北去,鲁文佐里山(5119 m)是由平行断层造成的地垒式块状山,它顶部相当平坦,显然是古准平原残迹。两大裂谷带的中间地区,在构造上很象一个向斜,在地形上表现为起伏不大的高原,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1500m之间。维多利亚湖位于向斜中段最低的部分。东非高原主体的东侧是一系列阶地,阶地下方是宽狭不等的沿海平原。